《五月槐乡》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深情导入,诱情激趣。师:(引读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槐乡五月。师:沐浴着轻柔的春风,迈着轻盈的脚步,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五月的槐乡,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二、学习第一自然段,沐浴槐香师:下面请你自由读课文第一节,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生:自由读书。师:说一说五月的槐乡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指名交流。(引导发散思维、泛泛而谈。)师:同学们可真会读书,读了一遍课文就有这么多印象。请同学们再细细品读课文,这样印象会更深刻。生:再次自由读书。师:同学们读得一次比一次投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甜美的笑容。想不想老师带你们去看看槐乡的景色?师:五月,洋槐开花了,你们看——出示课件(精美的槐花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师:看到这么美的槐花你们想说些什么。指名交流。师:(课件出示2到3句)同学们,都感受到槐花的美,能用读出槐花的美吗?你喜欢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多读几遍,用心体会为什么喜欢它。1、品味“槐乡的山山洼洼……一片白茫茫。”(生读后,师边范读边点出“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一片白茫茫”)你看,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一片白茫茫,槐花可真多啊。一起来读一读。2、品味“有的槐花抱在一起……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师: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多么可爱呀,就像——“玉雕的圆球”。让我们看看这“玉雕的圆球”。(点击课件,出示图片)谁再来读读。生:有感情地读课文。师:(点出“抱”)大家看,一个“抱”字,让你想到了什么?指名交流师:一个“抱”字不但把槐花写活了,而且写出它们紧紧地抱在一起,使槐花变得更美了。谁再来读,读得更美些。1[3、品味“有的槐花一条条挂满枝头……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师:(过渡)这是远看槐花,而近看槐花呢?(出示图片)你看它一条一条挂满枝头,就像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子又多又长。(点出“挂”)作者用词多准确呀。谁再来读读。生:有感情地读书。师:你觉得那些句子特别有感觉,读给大家听。生:读“五月,杨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一片白茫茫。”从“似瑞雪初降”有感觉,因为槐花是白色的,而且很多,就像雪一样。师:这个句子好在哪里?什么似什么?生:槐花似瑞雪初降。师:一朵白花能似瑞雪初降吗?生:不是,是许多的槐花似瑞雪初降。师:是许许多多的槐花。从课文中找一个字说明许多槐花。生:是一片白茫茫的槐花似瑞雪初降。师:是一片白茫茫的槐花似瑞雪初降,这就美了。所以这句话要体会到漫山遍野,一片白茫茫。谁来读这个句子,体会一下要注意那几个词读出这种美。生:第二次读句子。(山山洼洼、坡坡岗岗语速过快)师:有感觉吗?还不够强烈,我给他提醒一下。(附耳提醒)生:第二次读。(语速还较快)师:感觉还不够。但是有一个词读得很好,“瑞雪初降”。再提示一下,“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一片白茫茫”,要在脑海中出现形象。“白茫茫,向瑞雪初降”的样子也要在脑海里出现。生:第三次读。(语速依然快)师:你读得很可爱,不过感觉不对。师:范读。(山山洼洼、坡坡岗岗语速放慢)生:第四次读。师:读得好吗?其他学生:好。师:有进步,再来读一遍。生:第五次读。师:现在你找到“山山洼洼”、“坡坡岗岗”的感觉了。这叫“形象”感。师:再请一位同学来读。生:读句子。师:你很有感觉,只是头晃得太厉害了,再读一遍。生:根据老师点拨重新读句子。师:我们一起来读。师:这句话的美美在“一片白茫茫”,后面还有两个句子。生:读句子:“有的槐花像……小辫儿”。师:什么像什么?什么如什么?生:槐花像玉雕的圆球。槐花的枝头如维吾尔族姑娘在披散肩头的小辫。师:槐花的枝头?我倒是没听说过。2生:槐花的一条一条的枝头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辫。师:你把一条一条放前面行不行?怎样的槐花如什么?生:一条一条的槐花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辫。师:怎样的槐花像玉雕的圆球?生:在一起的槐花像玉雕的圆球。师:怎样的槐花似瑞雪初降?生:一片白茫茫的槐花似瑞雪初降。师:板书:…似……像……如…同学们看看这三句话有什么特点?生1: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