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管理Soilmanagement耕作学第七章土壤耕作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内容,据估计,大约有60%的劳动和1/3资金用于从事土壤耕作。耕作学第七章土壤耕作Section1土壤耕作的任务土壤耕作就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创造适宜土壤环境的技术措施。“纵有良田千万顷,收成多少在于耕”。“一年犁出病,十年没收成”。我国农民历来十分重视土壤耕作。《齐民要术》把耕田放在首篇,一来说明种植业从耕地开始,二来也反映出作者对土壤耕作的重视。耕作学第七章土壤耕作土壤耕作是作物生产的重要环节,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所以,农业生产活动的进步,首先反映在土壤耕作的手段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动力:人力畜力机械动力机具:手工工具畜力工具动力工具生产水平: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耕作学第七章土壤耕作耕层(又称熟土层)农业耕作经常作用的土层,也是作物根系分布的主要层次。耕层构造耕层内各个层次中矿物质、有机质和总孔隙度之间及总孔隙中毛管孔隙与非毛管孔隙的比例关系。耕层构造与耕层固相、液相和气相的比例密切相关,对协调土壤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等肥力因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耕作学第七章土壤耕作1、调整耕层三相比,建立适宜的耕层构造作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水、肥、气、热。水气矛盾,并进一步影响养分和温度。Section1土壤耕作的任务和依据一、土壤耕作的任务水气热肥关系:水和气的热容量和传热力不同,水气状况影响土壤温度。耕作学第七章土壤耕作水气关系:水和气均存在于土壤固体间的孔隙中,二者互不相容,水来气跑,水去气存。固体水气热容量150030001热导率93291固、液、气相的热容量和热导率比较(以气为1,单位:倍)水多—气少—温度低—微生物活性低—有机质分解慢—速效养分少—作物生长慢;水少—气多—温度高—微生物活性高—有机质分解快—速效养分多—作物生长旺。土壤孔隙•>0.3mm0.03-0.06mm>0.001mm•根可通过根毛能深入高毛管传导度,易于从中吸水根系大小•侧根>0.1mm•禾谷类根>0.2mm(0.4-0.45mm)•根毛0.008-0.012mm孔隙<0.25mm0.035-0.075mm0.01-0.013mm侧根不易通过,支根不易通过,根毛无法通过耕作学第七章土壤耕作耕层构造直接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多数作物适宜的土壤容重为1.2—1.5g/cm3。沙质土略低,当粘质土大于1.5—1.6g/cm3,轻质土大于1.7—1.8g/cm3时根系难穿透。耕作学第七章土壤耕作一般要求耕层总孔隙度:52-56%湿润气候下毛管:非毛管孔隙比例:1-1.5:1半干旱条件下毛管:非毛管孔隙比例:2-3:1根系的通过受土壤容重和坚实度影响耕作学第七章土壤耕作在作物生育过程中,由于受自然、生物和人为因素影响而改变土壤耕层构造,因而要进行土壤耕作。干湿交替、冻融交替、微生物和蚯蚓活动———变松;自身重力、人畜机械压力、降水———变紧;据测定:一次大雨可使疏松土壤的容重增加0.1g/cm3;灌水,增加0.12-0.16g/cm355中拖碾压一次,1.00g/cm3增加到1.36g/cm3,三次,1.7g/cm3自然沉实,小麦播后1个月,0-10cm深,1.06-1.36g/cm3增加到1.36-1.62g/cm3降水或灌溉后,土粒易浮起来并沉积于表面,失水后干缩结皮成硬壳。2、创造深厚的耕层与适宜的播床0-3cm,水废气热与大气交换,保护种子3-10cm,种子发芽层,下层供水,上层供气保水,变温不剧烈10-20-25cm,根系生长,吸收水肥主要层次,水肥供应充足,有一定通气,温度、环境稳定5-10cm,犁底层,密,容重达1.5g/cm3,积累盐分,阻碍根系生长,旱地需破生土,保蓄雨水耕作学第七章土壤耕作可能•畜力14-16cm•中拖(50-75马力)22-25cm•深松机27-50cm费用•耕深每增加3cm,成本增加20%,油耗增加•深耕需要加施肥料,否则可减产环境条件•旱地旱季深耕跑墒•浅薄土层深耕生土翻上效益•14-16厘米加深到20-25厘米增产显著•超过25厘米增产不显著目标20-25厘米耕层耕层加深考虑因素耕作学第七章土壤耕作播床要求地面平,播种深浅一致土块松、碎,播种质量高上虚下实•种子上面有松土护水保温•种子下面土壤稳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