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从投入到产出:生产函数分析短期:•生产要素:四要素,劳动(L),资本(K),自然资源,企业家才能。一般简化为两要素,劳动和资本。•短期:一些生产要素无法改变的时期。这些要素叫做固定生产要素,相应的投入为固定投入,或不变投入。固定投入,即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投入。•一些生产要素之所以无法改变,一是因为做出改变比较困难,二是做出改变风险和成本较大,人们不愿意做出改变。•劳动和资本比较,通常认为资本为固定投入。在投入到产出的分析中,通常认为资本是实物资本,如厂房、机器设备。一、生产的短期与长期长期:•长期: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做出改变的时期。•在长期内,没有固定投入,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长期和短期的划分不是具体的时间界限,是为了方便经济问题的分析。•在经济学上,短期和长期的划分是很重要的。很多经济理论和观点的分歧,往往与认为短期重要还是长期重要有关。•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通论》的作者)就认为短期比长期重要。他认为长期是不重要的,所以他说:“长期我们都将死去!”•尤其是宏观经济学,短期理论和长期理论很难调和。政府里工作的经济学家,往往偏向短期,大学里工作的经济学家,往往偏向长期。•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这些要素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经济学不涉及生产性组织的内部结构、组织的具体运作以及生产的具体流程,但研究这些问题也可以用到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一般认为短期内资本不变,所以短期生产函数为Q=f(L)•Q为产量,L劳动投入量。二、短期生产函数•总产量: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要素,所能得到的产出量的总和。用Q表示。Q=f(L)•平均产量:每一单位劳动所能生产的产量,用AP表示。AP=Q/L•边际产量:新增加一单位的生产要素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用MP表示。对短期而言,指新增加一单位的劳动投入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MP=Q/L△△当△L变化微小时,MP=dQ/dL,也即是Q对L的导数。三、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总产量函数:加速上升—减速上升—最大值—下降QLOAQ=f(L)L2L1B•总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图示(如B点)QLOAQ=f(L)L2L1B•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最大。•平均产量曲线:上升—最大值—下降。•边际产量曲线:开始上升,很快达到最大值,后下降。•边际产量曲线穿过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四、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边际产量曲线穿过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APLOAMPAPL1MP•边际生产力:以边际产量表示。•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增加某一生产要素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在开始阶段可能上升,但迟早会出现下降的趋势,这就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生产要素的增加不是越多越好。五、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第一阶段:MP>AP。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在上升,如果劳动的价格和产品的价格不变,利润在上升。•第三阶段:MP
0。第一阶段利润在上升,第三阶段利润在下降,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一定在第二阶段。•生产者将选择在第二阶段生产。•这种选择也是由生产需要合适的要素组合决定的。六、生产的三个阶段划分•生产的三个阶段划分。APLO第一阶段MPAPL1MP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如何正确处理学习、工作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如何避免过劳死现象?•发展农村,发展经济需要哪些经济学知识?•工厂能不能建在农村?•如何在农村致富?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