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VIP免费

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第1页
1/5
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第2页
2/5
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第3页
3/5
11、《古诗两首》教案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教学主题:课文课时:两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设计者:吕灿国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掌握本单元“俊、俏、翩”等16个生字。读读写写“燕子、乌黑”等36个词语,丰富词语的积累。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2)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三课。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课文词句表达出的美,留意大自然的美。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解读:“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对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三下学生在朗读上应注重语气、语调的培养。“体会词句”是让学生知道词句在文中的表达意图,既理解文本内容,又能理解语言,继而积累语言。2.教材分析作为本册第一组古诗,两首古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3.学情分析这两首古诗语言朗朗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学习目标1.会在脱离语言环境的情况下通过认读字卡和书写练习,正确认读4个生字,会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7个生字。(第一课时目标)2.通过个别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读书形式,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达到熟读成诵,并能正确默写。(第一、二课时目标)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第二课时目标)任务一:书写“细叶、光景、万紫千红”等词语。任务二:个别读、分组读等形式练习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读流利、带着理解读出感情。会背诵古诗、默写古诗。任务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活动一会说出“妆、胜1检查预习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情况。借助文本、字典或词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日、光景、等闲”等词语的意思。(评价目标一)活动二认读生字表中的7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咏、绦、泗、滨”等字的字形。活动三教师正确范写7个生字。生观察——师指导——生临摹生描字帖(完成目标一)准确读出第一首古诗。师生正确、端正、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中或字帖上。(评价目标一、二)环节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活动一1、生自由朗读《咏柳》。2、检查朗读情况。(完成目标二)读准字音、不读破句、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评价目标二的朗读任务)活动二1、检查自学情况:通过预习和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读懂的地方。(完成目标二)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图片,简单说出对古诗的理解。(评价目标二)活动三1、看来大家通过预习,都能自己理解词语跟句子的意思。学到这里,大家发现这棵柳树的什么地方最美呢?(树高、绿;枝多;叶细)2、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赞美、喜爱)我们一起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做到正确流利完整(评价目标二)环节三质疑问难交流朗读——品味美。活动一1、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那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梳理疑问,重点问题再交流朗读)(完成目标三)运用课件帮学生理解,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及小组讨论体会课文三个比喻句的精妙,品味课文语言的美及柳树的美(评价目标三)2环节四想象意境,熟读成诵——欣赏美。活动一1、交流朗读(1)、出示第一句诗课件,体会用“碧玉”来比喻柳树新长出的嫩叶,写出了柳树颜色翠绿、生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