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中国的第13亿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诞生2005年1月6日0时2分一、人口的自然增长2011年10月31日世界在10月31日凌晨将成为象征性的全球第70亿名成员之一的婴儿在菲律宾降生。1.决定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用来表示人口增长的快慢。出生率=————×100%死亡率=————×100%出生人口总人口死亡人口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一、人口的自然增长>0:人口增加,成正增长,越高增长越快=0:人口稳定,若由正→负变化,则=0时人口达最大值<0:人口减少,成负增长有人说: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国家,人口数量增长多,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国家,人口数量增长少,这句话对吗?结合课本P3活动题思考。1、200000×2%=4000(人)200000×(1+2%)10=243799(人)243799×1.7%=4145(人)2.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人口自然增长数量=人口基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探究活动:读图1.2“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及图1.3“100年以来世界人口的增长”,分析不同历史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原因。2.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如何判读地理坐标图:①读图名;②读坐标:人口数量随时间的变化;③读起始及变化趋势:从距今10万年-10年,曲线总体上升;④读转折点含义:划分变化阶段→三个阶段;⑤读曲线斜率:变化快慢→斜率越大,变化越快。历史时期农业革命前农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20世纪以来(近100年)人口变化的特点(从数量和增长来看)人口变化原因(从生产力水平和死亡率来看)数量少,增长缓慢数量增多,增长加速(先快后慢)数量增多,明显加快数量多空前增长,(尤其是后50年)人们获取食物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害能力差,人口死亡率高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P2:读图分析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情况及原因?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率,食物供应稳定可靠,死亡率下降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了适应自然环境和防御灾害疾病的能力,死亡率下降较快。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数量年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10000100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缓慢先快后慢明显加快迅猛增长人口增长数量变化生产力水平高低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医疗水平出生率死亡率世界人口分布具有的特点,洲最多,洲最少(南极洲除外)。不平衡亚大洋3.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差异世界人口增长具有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国家人口增长快,国家人口增长慢,其中增长最快的是洲,最慢的是洲;不均衡发展中非发达欧增长特点原因人口问题及影响人口政策发达国家(欧、北美、大洋洲)发展中国家(亚、非、拉)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受教育水平高,生育观念淡薄等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二战后政治独立,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陈旧“多子多福”的思想对比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及原因差异(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生育观念等方面分析原因)人口过多,增长过快→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就业压力大、生活贫困等人口增长过缓,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社会负担过重缓慢迅速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2.类型及特点:(1)特征上区分:(2)数值上区分:①原始型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都在3.0%以上,传统型死亡率相对较低。②现代型的出生率一般低于1.5%,自然增长率一般低于1%。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先从什么下降开始的?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什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而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带来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社会生产力思考:3、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案例分析:阅读课本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完成活动题。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因素从原始型转变为传统型从传统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