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理论学习心得学习“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心得体会建设幸福广东不是一句口号,它是可测量可考核的。建设幸福广东,必须加快推进经济、空间结构、政府、社会、公民等五方面的转型。‘建设幸福广东不是一句口号,它是可测量可考核的,是要为人民群众谋求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幸福。'幸福是什么,一百个人可能有一百种看法,在制定一套可测量可考核的指标体系时,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将主观幸福感受与客观指标结合起来。要以客观指标为主,也要高度重视主观幸福感指标,特别要关注个别群体的不幸福感源自何处,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二是将经济指标和人文指标结合起来。三是将历史与现实、时间与空间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特别要注意到不同地区的工业化发展阶段不一样,不能一刀切。加快转型升级是建设幸福广东的手段,要建设幸福广东,必须加快推进经济、空间结构、政府、社会、公民等五方面的转型,改变过去片面追求gdp、以物为本的旧观念。一是加快推进经济转型特别是产业转型;二是加快推进空间结构调整,主要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三是加快推进政府转型,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群众、政府与社会等几方面的关系;四是加快推进社会转型,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五是加快公民转型,大力提高公民整体素质,提高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和监督。幸福广东要重视人本和均衡发展本质:要在物质日益丰富的基础上解决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三大矛盾:低级满足与高级烦恼的矛盾、痛苦感觉与幸福指数的矛盾、个人欲望与社会引导之间的矛盾三大抓手:均衡发展,重视人本;凸显公正,直面矛盾;主客结合,渐进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一战略的提出意义非常重大,可以说,这是广东在新的历史时期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国人民大学教第1页共4页授任剑涛对建设幸福广东的决策给予高度评价。正确理解幸福广东本质对于建设幸福广东这个命题,可以从三个端口来理解。从经济基础的端口来看,就是要推动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从上层建筑的端口来看,就是要引入人民群众的主观幸福感受来对各地党委、政府的工作作出评价;从发展模式的端口来看,就是要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基础上、物质日益丰富的条件下,让发展的目标回归到人本身,解决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肇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向‘存在决定意识'这一唯物辩证法法则的回归。正是因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从物质极端匮乏的阶段进入到物质极大丰富的新阶段,为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我实现提供了前提条件。但时至今日,原有的重物轻人甚至出现唯gdp倾向的传统发展观弊端日益显现,‘已到了非转变发展方式不可的关键节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让经济的发展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均衡型,如何在物质日益丰富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成为了新时代的主旋律。建设幸福广东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推进幸福广东建设的进程中,特别要注意处理好三对矛盾。一是要处理好低级满足与高级烦恼之间的矛盾。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或欠发达地区里,人们的需求层次可能偏低,当地党委和政府应当优先满足其基础性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尽量推动人民群众需求层次的提升;而在那些相对开放及发达的地区,人们的基础层次已得到较充分的满足,更高的需求层次已开发出来,这些地区的群众在一定阶段会产生比欠发达地区更多的‘高级烦恼',当地党委和政府就要花更大的气力去帮助群众解决这些‘高级烦恼'。而就总体而言,建设幸福广东要立足于需求层次发展的高级阶段来进行谋划。二是要处理好痛苦感觉与幸福指数之间的矛盾。由于不同区域之间人们的需求层次不一样,将导致具体个人的痛苦感觉和总体幸福指数产生不一致的情况。比如,有机构最近发布的关于幸福广东的主观感受的调查结果表示:发达地区群众的痛第2页共4页苦感觉要比欠发达地区高,让一部分人为此感到困惑。其实,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一点也不奇怪:一个人开始对人生的种种痛苦变得敏锐,进而产生种种思考,本身就是其在精神层次上实现了更高发展的体现。这种层面的高级烦恼,恰恰是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