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国企改革心得体会VIP免费

关于国企改革心得体会_第1页
1/5
关于国企改革心得体会_第2页
2/5
关于国企改革心得体会_第3页
3/5
关于国企改革心得体会国企该不该改革,应该怎样改革,一直是国内经济学家争论的热点话题。面对2012年中国经济活动的收缩以及国有企业利润的同比下滑,经济学家指出新一轮国企改革可以给中国带来新的增长机会。如果能通过国企改革消除资源配置扭曲,仅此一项就可以获得2%的年均gdp增幅。那么,怎样的国企改革才能创造出新的增长机会呢。改革的关键是什么。该如何破除阻力。我想首先从国有企业的需要改革的原因说起,为什么要进行国企改革,因为国企存在着一系列弊端,阻碍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的效率。具体来说,首先是国有产权的原始主体虚置,导致国有产权配置和运行低效率。国有产权无法真正明晰到每一个具体公民的名下,产权的数量和存在状态对于每一个具体公民即原始主体来说都是“虚置”的,他也就无法,也没有动力真正去行使、监督他的国有产权。第二,国有产权与政府的行政权力合一,导致产权运行行政化。国企国有产权是由国家的各级政府来管理运营的,即使是2003年以后逐步成立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也是政府的特设机构。国有产权被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所把持,形成“部门所有”和“地区所有”,导致条块分割。各地方、各部门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必然人为阻碍国有产权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流动,形成地区封锁、部门壁垒,由于国有产权几乎无法按照市场经济规则顺畅流动,必然造成国企产权结构凝固化、封闭化,进而导致国有资产运行的低效化。第三,国有产权异化为“官员产权”,政企很难真正分开,官员作为国有产权的真实代理人同时也是股东代表,追求的往往不是国有股权的经济效益,而是政绩指标,即其行为是扭曲的。这不仅增大了资源配置的盲目性、随意性进而低效性,而且,产权与政权的合一,使得政府官员手中的行政权力在国有产权原始主体(全国公民)监督缺位的情况下变成一种“权力资本”,这就为政府官员的“寻租”活动提供了条件。国企运行中还存在着其他的弊端,包括产权运行的委托—代理链条冗长且具行政性,代理成本高昂,运营效率低下,国有产第1页共5页权界定不清,缺乏产权激励与约束功能,一股独大’,对公司治理绩效的损害更为明显。它使产权多元化的股东制衡机制被极大削弱,导致公司无论从竞争力、灵活性、对中小股东的责任感以及公司的生命周期来看,均缺乏与国际企业竞争的实力。所以,国企改革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迄今为止我国国有企业主要经历了两轮大的改革。第一轮从1978年开始到1989年,这一轮改革的特点是以效益为导向的改革。内容包括政府对企业的放权让利、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制、利改税、厂长负责制及承包制等。第二轮改革是1992年由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发起的,这一轮改革的特点是以产权为导向的改革,内容包括股份合作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股份制、抓大放小、“两转”改制(产权与身份转换)和兼并重组等。改革期间,一些做法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郎咸平2004年发表了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矛头直指格林柯尔掌门人顾雏军,对其近年来开展的一系列国企并购行动提出质疑,认为这些收购导致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并由此引发了学界和民间有关国企产权改革的大讨论。指出顾雏军利用财务手段,把一些经营困难但生产条件较好的国有企业的账面亏损做大,然后再低价收购这些企业。一旦收购完成,再利用类似的财务手段,制造“收购后赢利”的假象,从而巧取豪夺了大量国有资产,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一些郎咸平的支持者认为,权力支配、暗箱操作、法规不全、国资流失、职工及债权人权益受损已经成为当前国企产权改革的拦路虎。在国退民进的改革浪潮中,公平丧失,效率失察,一场正在上演的民资合法侵占国资的狂欢盛宴应该叫停。他们甚至认为,俄罗斯私有化进程教训正在中国上演。当时很多民众是支持郎咸平的,认为国企改革应该停止。而我是比较支持以张维迎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的观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问题,一定要置于市场经济转轨的框架下来考虑,不能冒然引爆仇恨国资流失情绪。国有资产流失等种种问题在个案上成立,但在总量上不成立,种种问题的出现固然有损社会公平,但国有资产改革...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关于国企改革心得体会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