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审计工作思路的若干总结与思考过去的五年,审计机关通过开展审计活动,在推动宏观、微观经济秩序好转、促进国家治理不断朝着良性方向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一个新时代。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如何去适应这个伟大时代的新要求、如何紧扣时代主题开展工作,需要我们对过去的工作进行一定的回顾总结,理清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这对于审计人员更好地在保障国家经济健康发展,促进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缓和,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从行动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具有现实意义。一、过去五年基层审计中的一些体会(一)审计工作中积极方面的因素占主流从被审计对象来看。一是财务资料中反映的不规范财务行为正在大幅缩减。如滥发津补贴、公车私用、公款旅游、私分国有资产等行为自20XX年以来明显减少。二是专项资金的使用越来越规范。专项资金被挪用、挤占、甚至私分等现象越来越少。三是各级政府对待民生资金越来越重视。政府已经从以前只管资金拨付,不太重视资金效果,渐变成重视资金使用后群众的直接感受,如城市社区的惠民资金及其他专项资金,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进度、完成情况等,都有较为严密的管理考核体系。从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自身建设上来看。一是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指导、管理不断加强,自国务院提出省级审计机关人、财、物统管以来,这种趋势就更强烈了。二是审计机关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审计人员新老更替有序进行。随着国家“金审工程”的深入推进,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互联网审计变得越来越常规。审计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经济、法规、计算机等方面知识的能力正在逐步提升。(二)审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从被审计对象来看。一是在审计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内部控制规范的理解尚不全面,如将其简单理解为一些人事管理、财务报销制度,财政部20XX年发布、第1页共4页20XX年要求全面执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离要求尚有一定差距。二是一些专项资金的使用存在一些滞后或闲置。主要是一些地方为了本地区的利益,盲目申报一些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项目;有的是由于在实施过程中对于资金使用范围边界理解不够,抱着宁可不用也不用错的观念,造成资金使用滞后。从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来看。一是在审计中,对于一些决策程序过程的审计存在较大困难。一方面是由于审计人员对“过程”审计并不熟悉,另一方面由于被审计单位一些会议纪要、签字,特别是涉及到政府或其他部门的决策,不能全面提供资料,造成审计人员不能准确对问题定性、区分责任。二是随着审计的深入,对于审计的方向、重点的把握以及对一些审计发现的问题如何准确定性出现一些困难。有时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方案时已制定了目标和重点,但又容易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偏离方案。三是基层审计机关(人员)对审理程序的执行,受到人员条件的限制,执行不充分。二、对未来基层审计工作方向的若干思考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的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严格落实XX省审计厅《的通知》要求,服务大局,树立科学的审计观。(一)重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十九大报告指出“……这个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将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进一步揭示深层次问题,重视绩效审计,重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在基层的落实。如国家实施的供给侧改革,具体就是通过“三去一降一补”来推动的。审计人员在今后审计中就应该关注地方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落实情况,基层审计特别要关注地方债务的规模水平是否适当、是否严格执行国家降低企业负担政策、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脱贫进度等方面,同时在审计中要注意开展绩效评价,对于绩效审计工作中难以确定的评价标准,审计机关应第2页共4页主动请财政等其他行业部门提出评价标准,促进财政资金既要合法合规使用,更要高效使用。审计人员应关注国家、本地区有关行业信息资料的收集,特别是对评价标准的学习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