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读《给教师的阅读建议感想》VIP免费

读《给教师的阅读建议感想》_第1页
1/3
读《给教师的阅读建议感想》_第2页
2/3
读《给教师的阅读建议感想》_第3页
3/3
读《给教师的阅读建议感想》读书笔记这个学期我拜读了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这本书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著。他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在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也有许多心灵感触。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光辉的教育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困惑与不解娓娓道来。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一些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这些学生太笨,还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内,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我曾经也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不由得陷入了沉思,我们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学生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同是一个班级的学生,因为个体的差异,接受知识的能力不一样。有的学生对教材感知、理解、记忆的快,在记忆中保持的长久而牢固;而有的学生就完全不同:对教材的感知很慢,知识在记忆中保持的不久而且不牢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对所有的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我们就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多一份第1页共3页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1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进步的喜悦。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精力才能被纳入正常的轨道,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勤奋的专心的学习。当我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不过,对于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进行这样的准备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第2页共3页乏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读《给教师的阅读建议感想》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