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调建设文化强国思想汇报尊敬的党组织:中国文化强调根源的活力,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使得中国文化不断活化,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之后,文化的开放与创造始终处于改革事业的前沿,为政治、经济建设提供先进思想的能量。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强国至少应该具备这样几个条件: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自觉意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全面提高,每一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城乡均等、区域均衡、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增大,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最终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文化队伍人才济济,文艺创作实现百花齐放的格局;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在构建国际新秩序中不断凸显中国的国际形象。今天,我们处在全球化、大变革的时代,那种单一文化谱系传统的环境已不存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具有其深刻的意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硬实力提高显著,但我们的软实力还有较大差距。比如,中国目前已经是制造业大国,但在高精尖产品上,我们却缺乏优势。这里的差距,就体现在了品质上,而品质上的差距,又跟人的素质有关。我们可以认为,文化是制约发展的瓶颈。因此,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的活力,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有力推动。汇报人:20XX年6月30日第二篇:如何建设文化强国如何建设文化强国抓住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环节陈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这一重大战略第1页共12页目标,必须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增强文化建设本领,抓好几个关键环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支撑,就谈不上文化的真正发展;没有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自内心的认同,就谈不上文化的凝聚力。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才能实现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所以,建设文化强国,关键在于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使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使全国各族人民为了国家的发展振兴而共同团结奋斗。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在历史上我国曾经是一个文化强国,我国的价值观念、制度文明和艺术文化等对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当今世界,衡量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特别是其价值理念、发展道路、国民素质、国家形象等能不能在国际上有竞争力,能不能赢得更多的国际认同,能不能占领世界文化高地。因此,我们需要着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深入把握文化交流规律,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我国文化资源丰厚,是文化产品生产的大国。建设文化强国,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创新的规律,进一步激发文化创新活力。不解决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活力不够、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文化产品数量再多,也不能说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创新活力,关键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努力培育、引导和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和文化消费能力。一方面,应在大胆利用各种第2页共12页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创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体现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应提升全社会的文化品位,激发有思想、有影响力的文化创作。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大力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营造创新环境,激励文化工作者不断创造精品力作。(作者为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文化安全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前提李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