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呼兰河传读后感呼兰河传读后感仔细读完一本著作后,信任大家的收获确定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欢迎大家共享。呼兰河传读后感1《呼兰河传》是萧红的著作,但更像是自传。她是近代女作家,被誉为“20世纪30年头的文学洛神”。我最喜爱“我家的大花园”这章。书中作者对人物的描写非常具第1页共44页体,特殊在写“我”时,把“我”与祖父在园子中栽花、拔草、种菜和铲地等事写得详略得当,描写细致。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这一句话不但能感觉到“我”是祖父的“跟屁虫”,也能流露出“我”很喜爱祖父。“我”跟着祖父做农活都是以玩为主。比如种菜时,祖父是用力把土踩实,而我是随意踩着玩;铲地时,祖父是一点一点的铲,“我”却是这一下那一下的铲。祖父也知道孩子的天性是玩,他不但没有打断“我”,反而接着让“我”玩,说明他很理解孩子。“我”只要在园子里就不会孤独,因为这里充溢朝气,不会被约第2页共44页束,非常自由。累了就靠着一个土堆上休息,想吃什么就拿什么吃,农作物想开花就开花,想结果就结果,更能反衬出在这园子里的自由。我也真想有个这样的大花园啊。我也像文中的“我”一样,在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玩耍,同时我也想有一个了解孩子,很有慈祥感的祖父。呼兰河传读后感2这一周我阅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是萧红走到人生终点时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共分为七个章节,主要讲了萧红小时候生活在呼兰河小镇上发生的童年趣事,主要人物有祖父、冯歪嘴子、小团聚媳第3页共44页妇、有二伯。每个人物都刻画得活灵活现,让我像是在看一幕幕的小话剧。呼兰河小镇里的人们既有和善的一面,又有丑恶的一面。当我读到小团聚媳妇不幸去世时,内心非常生气,为她感到惋惜。我非常痛恨那些把小团聚媳妇压下水,使她不停挣扎、生不如死的人。小团聚媳妇仅仅12岁就被买去当老胡家的童养媳,没有家人疼,甚至还要遭遇那些无缘无故的打骂。12岁,这本是个无忧无虑的年龄,可小团聚媳妇却要舍命干活,最终还被跳大神的谎言害死了。真是让人觉得可怜啊!第4页共44页看完此书,我联想到了曾经看过的《三毛流浪记》。在呼兰河小镇里,也有不少与三毛一样的社会最底层人物,饱受了那些高阶人物的熬煎,真让人揪心啊!作者萧红细致地把那个本不喧闹却好玩的呼兰河小镇描绘了出来还介绍了许多东北民俗。这里有放河灯,有跳大神,还有逛庙会,每一个场景都描写得那么鲜活,那么好玩,展示了呼兰河小镇多彩的一面。呼兰河传读后感3读完《呼兰河传》,让我不禁心生感慨。第5页共44页西二道街、东二道街的比较,及东二道街的大泥坑,让人感觉那个泥坑里是有魔力的,吸走了那么多的人,牲畜及马车,但无任何人修补他,是讽刺还是人性的当然冷漠而这种现象在现代礼貌的都市照旧存在,只要不危及自家人的性命,便无任何关切的立场,只是作为莫名的、生疏的、堆满笑脸的无情看客,他们从中感受到的是生疏、冷漠麻木自我精神的间或笑料和刺激。“生、老、病、死都什么表示,生来就任其自然生长,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看似犹如感受到老子般的潇洒,苦痛,但其隐含其中的淡然、不关切,像个活死人,更让人伤心,没有灵魂的活着第6页共44页好像从诞生只是为了完成生老病死的过程一样。“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跳大神的利用人们对神鬼的敬畏,骗取人们的血汗钱和食物,装大仙的人乐此不疲,进入其中被骗的也是从未怀疑过,任凭哀伤的鼓声勾起内心深处最犯难过哀思的回忆。“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娘娘庙与老爷庙的区分和差异对待,显现出的是男尊女卑。自古相传下来的老规则,对娘娘庙的不尊,对老爷庙的心悦诚服不都是这般体现的吗?许多节日都是为鬼打算的。例如,唱大戏是唱给龙王爷看的,第7页共44页七月十五放河灯,四月十八也是烧香磕头的祭鬼。鬼神成了第一位,那么人性应当放在何处呢?这个问题引人深思,也必需要重视起来。呼兰河城里住着“我”的祖父,一段快乐的时间,只属于我,“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