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目标定位一、课标要求1.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2“”.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二、重点知识1.传统文化的特点。2.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2011年浙江杭州调研)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忠臣屈原,每到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这说明()①传统文艺具有继承性②传统文化具有民族色彩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④传统习俗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例例11知识点二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传统文化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主要表现为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3.传统文化的特点(1)继承性。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2)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同时获得了社会主义的新内涵。(3)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4.传统文化的作用(1)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2)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例1](2009·广东)“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A.较大的包容性B.较强的保守性C.相对的稳定性D.鲜明的民族性4.虽然《大闹天宫》依然能唤起很多人美好的记忆,但“《西游记》都看了几百遍啦”这句话足以让现在的儿童文学家汗颜。孩子的评价很残酷:“我不要看孙悟空,我就要看哈利·波特!”这表明()A.我们的古老文明已经完全失去竞争力B.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使其不适应现代文明C.我们的文化需要与时俱进D.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不容易为世界所接受[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