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配线作业指导书1范围适用于开关设备装配的接线作业基本事项,特殊作业要按图样或明细表的指示进行。2配线一般注意事项2.1性能事项2.1.1使用配线图指定的电线、端子。2.1.2对具有电流线圈性能的直流元件进行主回路配线时,在该元件旁不得进行类似线圈的环状配线。2.1.3仪表用配线:为防止仪表出现误差须按指定长度配线。2.1.4交流主回路配线如果接近箱、罩、框架(磁性材料)等时,因其漏泄磁束,要防止在箱、罩、框架上产生涡流而发热。如发热则要求改进设计方案。2.1.5各端子要确实进行紧固。2.2技能事项2.2.1配线的路径(引绕方法)要注意以下事项:a)在不影响外观的情况下,要走最短距离;b)为保护电线包皮,应避开构造物(箱、框)的锐角部位,或是用橡胶带等进行保护;c)避开电弧发生部位;d)避开发热部位。2.2.2配线在产品的管理上要注意以下几点:a)内藏的元件可以检查和拆下;b)不得影响内藏元件的动作;c)为了使目的地一目了然,同一方向的线尽可能汇总在一起;d)在可动部位旁边配线(或敷设电缆时),要固定行线,不得接触、卡住可动部分;e)试验完后,对调整位置待定的端子配线,应在最初切线时留有适当裕度,调整位置决定后再切断整理;f)从其它部位配线到产品控制箱时(交货后现场安装配线),为使配线方便,要留有可以安装配线架的充分空间。2.2.3配线保护要注意事项a)配线束的重要部分要固定,避免因振动、摇摆而损伤,固定件要装在不安装元件的箱体(结构物)侧面;b)电线穿过结构物或是接触结构物的地方,为避免电线包皮损伤要用保护材料保护电线;c)电线弯曲半径为其外径的2倍以上;d)原则上,主回路电线(高压)和控制回路电线不放在同一束内。3配线的处理方法3.1配线方式种类配线方式有捆扎配线、线槽配线(见图1)等方式。3.2捆扎配线方式3.2.1电线捆扎方法同一方向系统的电线汇总为一束,用结扎材料尼龙扎带捆扎。为了避免电线零乱或结扎的间隔过短,从而影响美观而且也不经济,在没有分支回路之处的捆扎间隔为横线100~150mm,竖线200~250mm较为合适,有分支回路时在分支前捆扎,见图2;特殊使用状态(振动元件等)可不按此值。3.2.2扎带规格与捆扎范围见表1,扎带如图3所示。表1型号长度L(mm)宽度B(mm)最大束线径(mm)承受力(N)TP-80M802.51581TP-100M1002.51881TP-160M1602.54081TP-200M2002.55081TP-140L1403.633182TP-200L2003.650182TP-250L2503.660182TP-300L2953.676182TP-370L3703.6102182TP-160ST1604.838221.7TP-200ST2004.850221.7TP-250ST2504.860221.7TP-300ST3004.876221.7TP-370ST3704.8102221.7TP-430ST4304.8110221.7TP-150HD1507.636545TP-200HD2007.650545TP-250HD2507.660545TP-300HD2927.676545表1(完)3.2.3捆扎配线的固定捆扎配线的固定按以下几种情况处理:a)原则上,用端子和元件端子固定。在振动少的元件上,不需固定,在有振动的元件和可动框架上,则要在未固定的长度部分用尼龙夹具固定(见图4)。图4注:尼龙夹具中ΦA要与线束适应。B)不能使用尼龙夹具时,在主回路上,因尼龙夹具内径小而不能使用时或是箱壁面等没有直接连接电线束时,应适当地做一些金属固定件,固定在箱的侧面。如图5。型号长度L(mm)宽度B(mm)最大束线径(mm)承受力(N)TP-370HD3687.6102545TP-430EHD4309110794TP-530EHD5339140794TP-710EHD7109190794TP-780EHD7759228794TP-830EHD8129239794TP-910EHD9109300794注:使用平板时,框截面的角是否倒角R,并且缠绕橡胶板、塑料胶带,以不得损伤电线为原则,根据现场情况确定。C)接地金属部分如果直接挤压绑捆线,可能使电线产生损伤导致接地事故发生;为了安全,接地金属部应为不直接挤压绑捆线的结构。3.2.4绑捆线的交叉在计划配线路径时尽量避免出现绑捆线交叉,需要交叉时,一般在竖线上交叉横线,见图6。3.2.5电压等级不同时的配线电压等级不同的回路的电线,不得绑捆在同一束里,而应该各自成束。3.3行线槽配线方式行线槽配线方式是将电线随意放入金属或是绝缘材料形成的行线槽内,从外部无法看见电线排列的方式。3.3.1行线槽配线的优点行线槽配线方式因电线束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