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2019年春季学期八年级历史下册中期质量检测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杨顺国一、试卷分析这是一次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质量检测考试。本次考试的内容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分析、理解、综合评价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试题共分两大类,一类是选择题,一类是非选择题。从这次期中测试的成绩来看,执教八年级2班,学生总体上考得比较正常,由于前期有针对性督促检查部分学生复习,有一定效果,最大的收获是消灭了不及格现象。就考试而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主要在第8、12、13、15、22小题失分较多。第8题从提供的表格中得出阶级结构变动,地主阶级被消灭,从而得出造成这一变动的直接原因是土地改革的完成。第12、13题实际上是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和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的时间。第15题考查学生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的错误的主要标志之一浮夸风。第22题是通过1974年春联与1980年春联反映社会现象的比较,突出改革开放初见成效。学生答题情况说明,在基础知识的落实与巩固方面还需要加强。2.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在第31题中第3小题、第32题中的第2小题、第33题中的第3小题失分较多。第31题中第3小题1979年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这“圈”第2页共4页的含义即指邓小平建立经济特区。第32题中的第2小题考查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学生误为其他会议上制定。第33题中的第3小题考查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最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学生答题情况说明,在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方面还需要再下功夫。就教与学而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教师对教材阅读、理解、分析不够透彻,教师课堂讲的较多,补充的较多。导致学生课本内容不太熟悉,课堂练习时间较少。尽管在复习过程中,对部分学生的复习进行了检查督促,但效果不明显。主要是查的不力,订的不紧。过多依赖学生的自觉性。2.个别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被动,方法呆板。在本次考试中表现出的问题,说明有不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很马虎。二、数据统计分析试卷成绩统计表(满分100分)班级人数总分均分及格人及格率58班48280758.52835.4%59班46275359.82137.5%60班41231056.31832.1%61班48287659.93053.6%三、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怎样处理,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等都是每一堂课需要反思的。(一)反思内容第3页共4页教师平时的授课,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具体?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时间和内容分配的是否合理?内容讲解是否过多,是否需要对课外的内容作适当补充?(二)反思学生我们现在关注“常态课堂”,对学生而言,“常态课堂”就是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遵守课堂常规,上好每一堂课。同样一个班级,同样一个课堂,同样一个老师,为什么学习成绩存在很大差距,其主要原因是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同,对课堂学习的关注程度不同。抓实“常态课堂”,首先要强化课堂常规,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学生是否有学习热情?学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全过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简单地说学生该听的听了没有?学生该懂的懂了没有?学生该做的做了没有?学生该想的想了没有?学生该说的说了没有?课堂教学一定要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自始至终都精神饱满地、主动地投入学习、参与活动。只有学生积极主动,才能保证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三)反思教学教师课前准备的是否充分?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上课有无激情?能否调动学生?师生是否互动、融洽?教学任务有否完成?都是值得教师反思的。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过程关注常态课堂,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尤为重要。教师一要以本(课本)为本,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学会分析、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