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变更管理制度篇一:变更管理规程第1页共7页第2页共7页23第3页共7页第4页共7页45第5页共7页篇二:变更控制管理规程-目的:规范变更控制管理,制定本规程。范围:适用于变更的申请、实施及审批过程的管理。职责:变更申请部门及人员、变更审核部门及人员、变更批准人员。制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20年修订)》、《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一)》。文件内容:1.变更的定义:是指药品在生产、质量控制、使用条件等诸多方面提出的涉及来源、方法、控制条件等方面的变化,包括原辅料、包装材料、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厂房、设施、设备、仪器和生产工艺等的改变。2.变更程序:2.1变更申请的审批。2.2变更的审批。3.变更的分类: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3.1较小变更: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小变更。3.1.1变更原料药生产工艺:3.1.1.1变更原料药合成工艺中所用试剂、起始原料来源,而不变其质量。3.1.1.2提高试剂、起始原料、中间体的质量标准,包括增加质控项目、提高原有质控项目的限度要求;改用专属性、灵敏度更高的分析方法等。3.1.2变更药品制剂的生产工艺:3.1.2.1制剂生产过程中增加新的质量控制方法或者制定更严格的质控限度,以更好的控制药品生产和保证药品质量。3.1.2.2片剂、胶囊剂表面增加、删除或修改印字、标记等。3.1.2.3制剂处方(辅料组成及用量)和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没有改变,仅是外形(形状、尺寸)发生改变,如圆形片改为异形片等。3.1.3变更药品规格和包装规格:片剂、胶囊剂药品包装中单剂量药品装量改变,此类改变应有助于临床用药的方便(药品适应症,临床用法用量等未发生改变,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发生变化)。3.1.4变更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包装材料的类型和质量标准未发生改变或更严格):3.1.4.1变更非无菌包装容器或包装材料的供应商及生产厂家。3.1.4.1.1非直接接触药品包装容器和包装材料供应商及生产厂家变更。3.1.4.1.2直接接触药品包装容器和包装材料供应商及生产厂家变更。3.1.4.2变更非无菌固体制剂/原料药包装容器的大小或/及形状。3.1.4.2.1非直接接触药品包装容器和包装材料的大小或/及形状变更。3.1.4.2.2直接接触药品包装容器和包装材料的大小或/及形状变更。3.1.5其他变更3.1.5.1原料药工艺助剂。3.1.5.2原料药车间、制剂车间采用相同设计及操作原理的设备替代另一种2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设备。3.1.5.3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设备、设施模具等的变更。3.2中等变更:对产品质量有一定影响的变更。3.2.1变更原料药生产工艺:变更起始原料、溶剂、试剂、中间体的质量标准,包括减少质控项目、放宽限度,或者采用新分析方法替代现有方法,但新方法在专属性、灵敏度等方面未得到改进和提高的。3.2.2变更药品制剂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的辅料:3.2.2.1辅料种类、功能和特性没有改变,而变更辅料的来源(植物源性、动物源性)、型号或者级别的。3.2.2.2辅料用量的变更(以原处方单剂量理论重量计算,药物含量按标示量的100%计算),变更种类多于一种时,处方中辅料变更幅度总和一般在10%以内:3.2.2.2.1崩解剂用量的变更,一般淀粉允许变更幅度为±6%(w/w),其他±2%(w/w)。3.2.2.2.2包衣液用量变更一般允许变更幅度为±2%(w/w),但包衣液组成不能变化。3.2.2.2.3润滑剂用量变更,一般硬脂酸镁允许变更幅度为±0.5%(w/w),其他±2%(w/w)。3.2.2.2.4助流剂用量变更,一般滑石粉允许变更幅度为±2%(w/w),其他±0.2%(w/w)。3.2.2.2.5片剂填充剂用量变更一般允许变更幅度为±10%(w/w),对于治3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疗窗窄、低溶解度及低通透性药物,填充剂用量变更一般允许幅度为±5%(w/w)。3.2.2.2.6制粒溶液体积发生变更,但固体物质总量没有改变,只调整溶剂量,或者制粒溶液组成不变,用量允许变更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