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见的酸》教学设计《常见的酸》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2)能说出常见酸的化学性质。(3)知道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思考归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善于思考、团队协作精神。教学重点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浓硫酸的特性。教学难点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课堂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铁钉等。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的桌子上都有三个装有液体的瓶子,但那可不是饮料啊,你们万万不能喝啊!那么这些液体是什么呢?(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学习任务一:常见的酸2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三个瓶子中的液体。2、教师巡回指导实验方法,注意的问题。3、各组派代表说出两种酸的物理性质。4、教师展示课件,总结出两种酸的物理性质。学生看,思考、记忆。5、教师做浓硫酸特性的实验,学生观察。6、师生共同总结浓硫酸的特性,展示课件。学习任务二:课堂巩固练习1、教师展示课件,一些练习题。2、学生分组做,评价。3、学生根据预习情况,分组游戏:讲关于两种酸有利或有害的故事或电影电视中的情节。(三)创设情境,过渡新课:我们学习了酸的物理性质,同学们想不想知道酸的化学性质啊?想不想做实验啊?(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学习任务一:187页活动与探究: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化学性质1、各小组按事先安排好的实验项目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2、各组交流实验结果,派代表报告实验现象。3、各组补充实验现象中的不足。4、教师展示实验现象的课件,学生记录,思考。5、每组派一名代表总结酸的共同化学性质。6、每组随意抽取学生到前边展示这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7、教师和其他学生纠正错误。8、学生阅读课本187页图7—11下边的问题。9、各组派代表回答,教师纠正错误。①镁条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②锌粒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③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和铁锈反应。回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五)系统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六)效果评价:1、浓硫酸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发生的变化是变化。2、常见的酸中有挥发性的.有。3、浓硫酸滴到纸张、衣服上,会使衣服纸张变黑,这是浓硫酸的性。4、由于浓硫酸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所以它可以做剂。5、酸雨中常常含有少量的和。6、瓷砖上的铁锈,可以用物质除掉,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7、通过实验,你发现镁、锌、铜哪些能置换出酸中的氢?答:。8、通过实验,你发现镁、锌、铜哪些和酸反应剧烈?排出他们的活动性顺序:。9、镁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同时生成一种叫做的化合物。10、酸溶液之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他们在水溶液里4都能产生。《常见的酸》教学设计2第1课时酸碱指示剂的探究一、教学设计思路:酸和碱是化学中常用的两类物质,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本课将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从其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如何确定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认识酸碱指示剂,探讨在生活中检验酸碱的方法,学习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其检验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从而使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二、教案课题酸碱指示剂的探究授课人罗红学校宜春一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2.过程和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所学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重点认识酸碱指示剂能使酸碱溶液反应,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5液难点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仪器、药品1、师准备:食醋、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溶液;滴管、试管、试管架、研钵、纱布;紫色康乃馨花、紫卷心菜2、学生准备:2-3种花教师活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