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8-19日,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举办了全市教研和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班,来自各区县教研中心、市直中小学(中职学校)教科研及教学管理人员近200人参加了本次培训。培训班主要围绕落实核心素养,深化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等内容展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处处长付宜红博士作了题为《落实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的报告,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课程室主任夏雪梅博士作了题为《素养何以在课堂中生长》的报告。听完两个高水平的专家报告,“核心素养”这几个字对大家的冲击力是最强的,笔者也感同身受。从事职业学校教学研究工作多年,笔者比较关心职业学校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应该如何培养?之前,只是知道“核心素养”是热词,在普通中小学阶段反响很大,中职学校也应该考虑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并没有花时间去认真思考,只知道素养跟素质差不多。经过培训后,有一些认识了,但只是一知半解,没有真正完全搞懂。听报告的时候就在思考,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培养?于是在本子上就记下了这么一行字:素养——核心素养——中职生核心素养,我称之为认识中职生核心素养的路径。也就是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素养及核心素养,才能进一步研究什么是中职生的核心素养。什么是素养?查了一下,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在知识经济观点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的今天,人的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辞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的生理上生来具有的特点。第二,事物本来具有的性质。第三,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研究学生核心素养中,采用第三个定义,即研究从事学术科研活动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基础和能力。知道什么是素养,是理解核心素养的基础。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缺失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被公认的较为重要的素养特征。教育工作者比较关心学生的核心素养。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研究本课题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今后将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落实。今后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成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人才需求与中职现状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对担负着人才培养的中职提出了更高的期待,中职业学校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育教学创新与改革。目前我国人力资源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存在着差距,劳动者整体职业素养不能适应产业高度化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城乡、地区间劳动力职业素养水平的不均衡性十分突出。这就要求中职学校毕业生必须成为具备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而学生的核心素养直接影响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素质。所以,提高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尤为重要。相关调研发现,社会和企业对用人的标准具有了全新的要求。除专业能力外,更提出了情感、态度及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