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学生实践活动的安全对策杭州外国语学校(310023)学生活动与学生安全历来是一对相互生成的矛盾。活动越频繁,不安全的因素就越多。随着新课程的的逐步深入,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如何保证校内外学生活动的安全,成为学校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又一个新问题。一.学生活动安全的基础条件从学校的层面看,学生活动的安全工作可以从文化、制度以及物质等三个层面着手。首先是文化层面。“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安全工作的价值根基。尊重与保障人的生命价值是安全工作的核心。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此都需有共识。否则很难能形成一致的行为和有效的执行力。这种共识的形成主要依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的建设。依靠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的宣传。鉴此学校将把安全教育纳入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科学、体育与健康等相关课程。定期组织安全主题班会、交通安全讲座、自救演练、逃生演练等体验式宣传活动。以期在思想和心理上认同安全至上的校园文化价值标准。其次是制度层面。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把安全意识,转化为有序的校园安全生活的必要环节,是把工作的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工作者身上的有效途径。学校将学生学习、活动、生活等作为三个大类,对应教学、德育、后勤三个部门,制定安全工作责任制度。并在此基础上以校长为总责任人,由校长分层与各部门负责人签定安全责任书。以实现安全工作责任到人。从而实现制度与制度的实施间的无缝连接。为真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要求具备条件。最后是物质层面。安全工作需要有一定的投入。如同预防疾病需要化钱打疫苗一样。必要的物质条件,能为避免事故减少风险增加几分胜算。学校是否能在经济上舍得投入,可以检验安全工作在学校总体工作中所处的实际地位。诸如学校为学生校园活动购买伤害保险,引入和借助社会资源包括交警、公安、文明办、社区、展览馆等部门的巡展宣传,以及聘请专家报告;监控和报警设备的配置;交通工具、对讲机、手提喇叭、担架、轮椅等设备的配置;实验室、通用技术教室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校园广场音响与强光设备等的投入。都是校园安全必须的开支,也是校园安全保障的物质条件。二.学生活动的专项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安全工作,有时往往是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诸如春游远足,运动会,下工厂农村的劳动体验,深入贫困山区的社会调查等活动。学校往往会出于安全考虑而退避三舍不敢组织。其实从德育的角度看,学校的外出社会活动效果是完全不同于课堂活动和校内活动。校外活动由于它直接接触社会,学生面临一个全新而陌生的环境,它会对学生的视觉和思想产生较强的刺激,这种校外的活动体验甚至会给学生留下终身美好的回忆。我们不能因安全上的担忧而简单放弃这种教育机会。只要安全工作做到位,外出活动是可以安全开展的。我校每年组织全校3500余学生的春游远足活动。出发时学生队伍延绵数公里,巍巍壮观。这项活动已经成为学校的常规活动,每年春天学生期盼远足已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现象。现以此为案例汇报学校的安全工作执行过程,以供参考。大型活动学校一般都有一个专项的宣传和动员工作过程和事后的总结。其中最关键的是做好一个活动的安全预案。这个预案是动员全校各个部门及工作人员参与安全工作的基础文本。其功能是安排各部门人员具体的安全工作任务;划分安全责任;规定突发事故的处理程序等。安全预案的重点是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序列:每一个学生均归属于一个小组,每一个小组有一个下班老师专门负责,下班老师归属班主任协调,班主任归口年级主任协调,年级主任归口校区主任指挥,校区主任归口执行校长协调。整个远足活动按10-12个学生配置一个老师的比例,实施安全保障工作。教师随班管理,层层负责,责任到人。2.信息保障与应急能力。全校学生外出活动的有序进行依赖于及时顺畅的通讯。上情下达与下情上达必须及时准确。每一个带队教师的随身手机号码及学生小组组长的手机号码必须相互掌握。领队间的通讯必须定时保持联络,(领队配置对讲机、随队教师每个年级配备一个手提扩音喇叭便于应急指挥)。先遣队、收容队、救护队(救护车)、担架队等个服务部门的联系必须畅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