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在西药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XX年6月~20XX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20例患者及其首次用药的处方(220张)。在20XX年6月~20XX年12月和20XX年1月~20XX年6月这两个时间段,我院各收治110例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165例男性患者,155例女性患者。他们的年龄在19~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58±3.53)岁。这些患者主要来自于肿瘤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在对我院西药房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前后,药物的使用量、药剂师的数量大致相似。这些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管理方法自20XX年1月起,我院对西药房进行全面质量管理。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是:①医院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和《处方管理办法》及相关的药品说明书对我院西药房中药品的种类、数量、用法及用量进行统计,据此制定完善的药品管理监督制度。医院成立专门的药品质检小组,小组成员对医院所有投入使用药品的质量进行审核,避免为患者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及过期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入库的每一批药品,质检小组的成员对其生产厂家、名称、种类、批号、数量、保质期等信息都进行严格的检查、核对。当发现有不合格的药品时,质检小组的成员应立即上报。药房的工作人员要确保药品的存放安全。将药品存放在阴凉、避光的地方,并注意防火、防污染。对于麻醉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等特殊药物,应严格按照规定将其存放于指定地点。上述药物在存放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应立即上报。医院完善药品信息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制定药品模板、编制药品代码,将药品的数量、种类逐一编辑入库,以减少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医院建立药品采购制度,对采购的药品按规定进行审核。对副作用大、药效不佳的药品予以淘汰,避免假药进入我院的西药房。②医院加强对药第1页共3页剂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西药的配伍禁忌。每次培训结束后对培训的内容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的结果与药剂师的绩效挂钩。此外,医院让药剂师有计划地参加进修,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及对工作的积极性。医院对药剂师进行职业道德及服务理念的教育,使其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及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能积极、主动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③药剂师在配药的过程中,对处方中用药的适宜性进行审核。当药剂师发现处方中存在毒性较大的药物,且此类药物的使用剂量超过了正常的用量时,或处方中存在用药不适宜的情况时,药剂师应及时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并予以纠正。④医院在西药房设立药物信息咨询窗口,由高年资的药剂师为患者提供用药的咨询服务。药剂师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详细记录其咨询的问题及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以便了解其治疗效果。1.3观察指标观察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前后我院西药房中不合理处方的数量及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投诉率。1.4统计学处理我们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两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前后我院西药房中不合理处方数量的比较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前,我院西药房中不合理处方有56张,所占的比例为50.91%。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后,我院西药房中不合理处方有7张,所占的比例为6.36%。与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前相比,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后,我院西药房中不合理处方的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前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前收治的110例患者中,出现恶心、头痛、胃部不适、皮疹不良反应的患者共有29例,这些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6.36%。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后收治的110第2页共3页例患者中,出现恶心、头痛、胃部不适不良反应的患者共有4例,这些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64%。与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前相比,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后收治的患者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前后患者投诉率的比较在进行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