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住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2、会读会写课文中作注的疑难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3、有感情地朗诵课文。4、理清小说线索和故事情节,理解文章的主题。谈谈小说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环境: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气候以及场景,用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烘托气氛等。社会环境: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著名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华盖集》、《坟》等。在初中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社戏》选自《呐喊》《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风筝》选自《野草》给下列红字注音。阴晦胯下祭祀五行缺土鹁鸪獾猪惘然潺潺恣睢颧骨髀愕然嗤笑瑟索吓寒噤黛捏毡秕磕鄙夷huìkuàsìxíngbógūhuānWǎngChánzìsuīquánbìèchīsèhèjìndàiniēzhānbĬkēyĺ1、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线索:贯穿在整个叙事性作品的情节发展中的脉络)2、从大的方面说,小说写了哪几个情节?以“我”在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一)回故乡(二)在故乡(三)离故乡三分钟时间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一、本文写作的时代背景是什么?请详细介绍。时代背景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日益贫困化。这篇小说是鲁迅在1919年12月初,回故乡接母亲时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二、依据小说的线索,复述故事情节,梳理文章结构。(语言简明、流畅,突出重点)小说以“我”的行踪(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为经,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纬,逐步展开情节。故事情节回故乡1-5自然段回乡时间:回乡原因:景象及心情:在故乡6-77自然段到家那天:过了三四天:又过了九天:离故乡78段-结尾船上谈话“我”的感受母子见面回忆少年闰土见到杨二嫂见到了闰土动身启程严寒的冬天卖屋、搬家萧索、悲凉(以环境来衬托心情)开端发展结局三、从文章中任选一个或两个你喜欢的情节,分角色朗读。(要求: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富有感情)初步感知文章的主题: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以下几种理解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A、人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杀了。B、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了。C、愚味、落后、贫穷的轮回。D、渴望理想的人与人的关系。•小说以”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为线索,按照”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活动来安排情节,揭示旧中国经济衰败和农民日益贫困的社会根源,激发了人们创造新生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