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各种温度传感器分类及其原理.VIP免费

各种温度传感器分类及其原理._第1页
1/6
各种温度传感器分类及其原理._第2页
2/6
各种温度传感器分类及其原理._第3页
3/6
各种温度传感器分类及其原理温度传感器是检测温度的器件,其种类最多,应用最广,发展最快。众所周知,日常使用的材料及电子元件大部分特性都随温度而变化,在此我们暂时介绍最常用的热电阻和热电偶两类产品。1.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当有两种不同的导体和半导体A和B组成一个回路,其两端相互连接时,只要两结点处的温度不同,一端温度为T,称为工作端或热端,另一端温度为TO,称为自由端他称参考端或冷端,则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如图2-l(a所示,即回路中存在的电动势称为热电动势。这种由于温度不同而产生电动势的现象称为塞贝克效应。与塞贝克有关的效应有两个:其一,当有电流流过两个不同导体的连接处时,此处便吸收或放出热量(取决于电流的方向,称为珀尔帖效应;其二,当有电流流过存在温度梯度的导体时,导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取决于电流相对于温度梯度的方向,称为汤姆逊效应。两种不同导体或半导体的组合称为热电偶。热电偶的热电势EAB(T,T0是由接触电势和温差电势合成的。接触电势是指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在接触处产生的电势,此电势与两种导体或半导体的性质及在接触点的温度有关。温差电势是指同一导体或半导体在温度不同的两端产生的电势,此电势只与导体或半导体的性质和两端的温度有关,而与导体的长度、截面大小、沿其长度方向的温度分布无关。无论接触电势或温差电势都是由于集中于接触处端点的电子数不同而产生的电势,热电偶测量的热电势是二者的合成。当回路断开时,在断开处a,b之间便有—电动势差△V,其极性和大小与回路中的热电势一致,如图2-1(b所示。并规定在冷端,当电流由A流向B时,称A为正极,B为负极。实验表明,当△V很小时,△V与厶T成正比关系。定义△V对厶T的微分热电势为热电势率,又称塞贝克系数。塞贝克系数的符号和大小取决于组成热电偶的两种导体的热电特性和结点的温度差。2.热电偶的种类目前,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推荐了8种类型的热电偶作为标准化热电偶,即为T型、E型、J型、K型、N型、B型、R型和S型。热电阻1.热电阻材料的特性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改变,通过测量其阻值推算出被测物体的温度,利用此原理构成的传感器就是电阻温度传感器,这种传感器主要用于-200—500°C温度范围内的温度测量。纯金属是热电阻的主要制造材料,热电阻的材料应具有以下特性:①电阻温度系数要大而且稳定,电阻值与温度之间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②电阻率高,热容量小,反应速度快。③材料的复现性和工艺性好,价格低。④在测温范围内化学物理特性稳定。目前,在工业中应用最广的铂和铜,并已制作成标准测温热电阻。2.铂电阻铂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接近于线性,在0〜630.74C范围内可用下式表示Rt=R0(l+At+Bt2(2-1在-190〜0C范围内为Rt=R0(l+At+Bt2十Ct3(2-2式中,RO、Rt为温度0°及t。时铂电阻的电阻值,t为任意温度,A、B、C为温度系数,由实验确定,A=3.9684x10-3/C,B=-5.847x10-7/C2,C=422x10-12/C3。由式(2-1和式(2-2看出,当R0值不同时,在同样温度下,其Rt值也不同。3.铜电阻在测温精度要求不高,且测温范围比较小的情况下,可采用铜电阻做成热电阻材料代替铂电阻。在-50〜150°C的温度范围内,铜电阻与温度成线性关系,其电阻与温度关系的表达式为Rt=R0(1+At(2-3式中,A=4.25x10-3〜4.28x10-3C为铜电阻的温度系数按照温度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模式,可大致划分为三大类:数字式温度传感器、逻辑输出温度传感器、模拟式温度传感器。一、模拟温度传感器传统的模拟温度传感器,如热电偶、热敏电阻和RTDS对温度的监控,在一些温度范围内线性不好,需要进行冷端补偿或引线补偿;热惯性大,响应时间慢。集成模拟温度传感器与之相比,具有灵敏度高、线性度好、响应速度快等优点,而且它还将驱动电路、信号处理电路以及必要的逻辑控制电路集成在单片IC上,有实际尺寸小、使用方便等优点。常见的模拟温度传感器有LM3911、LM335、LM45、AD22103电压输出型、AD590电流输出型。这里主要介绍该类器件的几个典型。1、AD590温度传感器AD590是美国模拟器件公司的电流输出型温度传感器,供电电压范围为3〜30V,输出电流223!iA(-50C~423^A(+150C,灵敏度为lyA/C。当在电路中串接采样电阻R时,R两端的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各种温度传感器分类及其原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