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制作人:喻沁南昌大学一附院超声教研室解剖与生理•成年女性的乳腺位于胸前2—6肋软骨前,正常乳房每侧包括15~~20个腺叶,每一个腺叶又分为许多小叶,没个小叶由10~~15个腺泡组成。其中还有导管,脂肪及纤维组织。由浅至深层,依次为:皮肤,浅筋膜浅层,皮下脂肪,腺体,浅筋膜深层,胸大肌,肋骨及肋间肌。•乳房的血管分布•内侧由乳房内动脉供血,发自锁骨下动脉。•外侧由腋动脉供血•同时有同名静脉伴行•乳房的淋巴回流:集中汇合于腋窝,然后至锁骨下群。•乳腺的生理作用•由青春期、性成熟期、妊娠期、哺乳期及老年萎缩期五个阶段组成。仪器与方法•用线阵式高频探头7.5-10MHz,直接放在乳房上进行检查。检查的次序是:先在乳头上方检查乳腺腺体层的厚度(此处腺体层最厚处。其次在乳头上作扫查,注意乳头下主导管内径,分支等。然后再从外上、外下、内上及内下四个象限依次进行纵切,横切及斜切扫查,次序由操作者自行确定,但必须扫查到乳房的全部,不可遗漏。本方法,灵活、方便、迅速获得超声图像。凡有高频探头的超声诊断仪,均用本法进正常的声像图•腺体层呈中强回声夹杂有中低回声,排列比较整齐,层次结构清晰.•超声断面图显示乳房由浅至深为:皮肤皮下脂肪腺体胸大肌肋骨成熟期乳腺正常乳腺Cooper韧带回声正常乳头回声泌乳期乳腺老年萎缩期乳腺病理声像图•乳腺疾病适应症乳腺疾病适应症•1.乳腺炎:急性,慢性,脓肿.•2.乳腺增生病:小叶增生,囊性增生,腺病.•3.导管扩张症:导管扩张,囊肿•4.良性肿瘤:纤维肿瘤,囊内瘤,脂肪瘤.•5.恶性肿瘤:乳腺癌,特殊乳腺癌,其他•恶性肿瘤(肉瘤,淋巴瘤,黑色素瘤).一、乳腺炎症•(一)病因、病理与临床表现•1、病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2、病理:急性炎症(炎性肿块)->坏死液化->脓液吸收->纤维组织增生->慢性炎症(包块)•3、临床表现:•(1)好发于哺乳期妇女,特别是初产妇。•(2)寒战、高热、血象升高、患侧乳房的红、肿、热、痛及周围淋巴结的肿大。•(3)经久不愈则形成慢性炎性肿块。•(二)声像图特点:•1、乳腺腺体组织内探及形态不规则的实性回声团,边界尚清,无包膜。其内部回声不均质,可见偏低回声为主。•2、包块液化坏死后,可见形态不规则的液性暗区,其内可见细小点状增强回声。后壁可有或无回声增强。周边见实性不规则的偏低回声。•3、脓液吸收后,纤维组织增生,表现为患处组织回声增强,可见形态不规则的实性不均质包块回声,其内可见点、片状强回声。•4、CDFI:肿块周边及内部呈点状散在血流信号。•(三)鉴别诊断•1、乳腺囊肿:后者无典型的炎症的临床表现;囊肿形态规则,壁光滑,囊液清晰,后壁回声增强明显。•2、乳腺导管扩张症:好发于乳晕周围区。•3、乳腺增生症:无典型的炎症的临床表现;与月经周期改变有关。•4、乳腺癌:无典型的炎症的临床表现;肿块形态不规则,向周围组织呈锯齿样或蟹足样浸润;局部皮肤呈橘皮样改变和乳头内陷。二、乳腺增生症•(一)病因:卵巢功能紊乱•(二)病理:卵巢功能紊乱->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分泌增加->乳腺导管及小叶上皮随月经来潮的周期而发生增生及复原。•(三)临床表现:月经来潮前3~4d,乳房一侧或双侧出现间歇性胀痛,逐渐加剧,扪之有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有压痛。月经后,症状立即减轻或消失。本病有自限性,一般3年后症状好转或自愈。•(四)、声像图特点:1.二维图像表现(1)小叶增生型表现为双乳腺体层增厚,回声减低,内部见多个大小不等条索状或圆形低回声区,边界不清,可互相融合,可伴有导管扩张.(2)纤维腺病型表现为增生小叶及腺泡形成的低回声区被增生的结缔组织形成的中强回声带分隔成蜂窝状结构,此型最常见,以往有人称之为纤维囊性增生.(3)纤维化型表现为腺体层不厚,回声增强,结构致密,无明显"结节".此型常见于病程较长,40岁以上的妇女.2.彩色多普勒表现小叶增生型和纤维腺病型的腺体血流信号可正常和增加,而纤维化的血流信号减少.纤维囊性增生小叶增生纤维增生三、乳腺囊肿•(一)、病因:乳腺管阻塞。•(二)、病理:乳腺管阻塞,继之扩大,呈囊性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