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血糖仪检测技术微量血糖仪检测技术•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DCCT、UKPDS证实:自我血糖监测(SMBG)已成为糖尿病治疗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内容内容血糖仪发展历史血糖仪的工作原理血糖仪偏差的主要来源如何正确看待血糖仪的偏差内容内容血糖仪发展历史血糖仪的工作原理血糖仪偏差的主要来源如何正确看待血糖仪的偏差微量血糖仪检测技术微量血糖仪检测技术背景资料:•最早血糖监测技术是从尿液试纸演变而来•Free(1958)研制一专利产品:GO涂在干纸片上滴样H2O2HRPO有色物质,肉眼比色第一台血糖仪发明者汤姆.克莱曼斯(TomClemens)1971.9.14全世界第一台袖珍式血糖仪诞生1974年德国宝灵曼(被罗氏公司收购)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针对专业医护人员的便携式血糖仪Reflomat微量血糖仪检测技术微量血糖仪检测技术第一代:(2种)•反应后需排除血样,以免干扰比色或因红细胞渗透到基底而使反应物丢失•改良后,纸片涂上乙基纤维素或在酶上加一层防水层水洗擦拭微量血糖仪检测技术微量血糖仪检测技术第二代:(2种)血样存在时检测(包括光电比色法和电极法)改进方面:血样量采血方法操作测定时间新的酶、介质、染色基团(一步法)抗干扰(血内原性)钯、金等稀有金属电极第三电极隔血屏障低电压等数据储存外观微量血糖仪检测技术微量血糖仪检测技术Biosensor技术,其基本成分是生化标志物(酶、抗体、类似物特异反应)联结传导物产生一种可检测的信号•电流或电压•颜色或光强度•热信号内容内容血糖仪发展历史血糖仪的工作原理血糖仪偏差的主要来源如何正确看待血糖仪的偏差微量血糖仪检测技术微量血糖仪检测技术•常用酶:Glucoseoxidase(GO)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dehydrogenase(GDH)葡萄糖脱氢酶Hexokinase(HK)己糖激酶(常用于大生化仪)G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ase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微量血糖仪检测技术微量血糖仪检测技术优势性能对比——葡萄糖脱氢酶VS.葡萄糖氧化酶使用葡萄糖脱氢酶法的罗康全系列血糖仪适用范围:新生儿、危重病人、贫血患者、接受氧治疗的病人等均可正确测量,更适合专业医护人员使用。有效期:可一直使用到标明有效期(至少12个月),且试纸筒盖内含专用干燥剂,不受开瓶影响,确保血糖测量安全。样本种类:广泛的红细胞压积范围和不受氧分压干扰特性确保毛细血管血,静脉血,动脉血,新生儿血均可使用。但对麦芽糖,口服木糖,半乳糖有干扰准确性:多年临床验证,对非静脉使用麦芽糖的病人使用葡萄糖脱氢酶的血糖检测系统更准确,更可靠且稳定性更强。使用传统葡萄糖氧化酶的电化学血糖仪:适用范围:适用于指端采血进行血糖监测的病人,哮喘,吸烟,肺气肿,COPD和各种心血管疾病等都可能影响血氧浓度。海拔高度和测试者剧烈运动等也可能对其测量产生影响。更适合家庭测量。有效期:葡萄糖氧化酶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导致试纸失效。试纸开瓶后仅能使用3个月。血样标本:只可以采集指端毛细血管血液做血样标本。静脉血,动脉血及新生儿血均不能使用(专用试纸除外)。准确性:一部分电子转移至O2,发生副反应,测量结果有偏差,对葡萄糖特异性好。微量血糖仪检测技术微量血糖仪检测技术葡萄糖脱氢酶技术是新型的血糖监测技术拥有很多性能优势,但对注射麦芽糖缺少特异性,产生假性偏高(产品说明书已有提示)注射麦芽糖,口服木糖,半乳糖类的药物在我国并不广泛,临床很少使用。对于非使用上述药物的少部分病人,罗氏诊断仍采用葡萄糖脱氢酶的原因是由于其拥有的众多不可代替的性能优势:多年验证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对氧分压(PO2)不敏感广泛的红细胞压积(HCT)范围(20%-70%)样本范围广:可使用动脉血、静脉血、毛细血管血、新生儿血已通过125种干扰物质的检验(仅有很少的药物或代谢物会对葡萄糖脱氢酶产生干扰,如:麦芽糖)不受血氧分压影响,临床中受益的病人群体更广泛。微量血糖仪检测技术微量血糖仪检测技术如外周血液循环受到损害,则建议不要通过指端采集毛细血管血,因为此时的寄过可能无法如实反映生理血糖水平。下列病人不适合进行指端采血,只能采集动、静脉血监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