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神经组织第五章神经组织NerveTissueNerveTissue徐州医学院组胚教研室神经组织神经细胞(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接受刺激、传导冲动结构和功能单位支持、营养、保护和绝缘等作用概述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和神经节一、神经元(一、神经元(neuronneuron))(一)结构: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胞体+突起1.胞体膜蛋白受体离子通道(1)细胞膜: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冲动(2)细胞核:大、圆,染色淡,核膜清楚,核仁大而明显。((33)核周质)核周质(perikaryon)(perikaryon)1)1)尼氏体(尼氏体(NisslbodyNisslbody))LM:颗粒状或块状嗜碱性物质EM:是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尼氏体分布在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中。功能:合成蛋白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22))神经原纤维神经原纤维(neurofibril)(neurofibril)::LM:银染,胞体和突起内呈棕黑色细丝,交织成网。EM:神经丝、微管功能:支持,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2.2.突起:突起:树突(dendrite):有一个或多个,短而粗,呈树枝状分支,分支上有树突棘。树突内有尼氏体功能:接受刺激,将兴奋传向胞体。轴突:一个,细长。轴突终末轴丘轴膜、轴质(轴浆)轴突运输(顺向、逆向)将兴奋从胞体传至其它神经元或效应器(二)(二)分类1.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2.根据神经元的功能:感觉(传入)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联络(中间)神经元3.根据释放的神经递质:胆碱能神经元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胺能神经元肽能神经元氨基酸能神经元(三)突触((三)突触(synapsesynapse))1.分类突触是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连接结构。神经元胞体表面的突触小体神经元胞体表面的突触小体((镀银染色镀银染色))突触的形式:轴-树突触(最常见)轴-体突触树-树突触轴-轴突触体-树突触突触的种类:化学性突触:神经递质,单向性传导电突触:缝隙连接,电流,双向传导2.2.突触的结构突触的结构高倍高倍(银染)(银染)SynapseSynapse突触高倍突触高倍(电镜)(电镜)Synapse1)突触前成分(presynapticelement)突触前膜(增厚)突触小泡(含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线粒体等2)突触后成分(postsynapticelement)突触后膜(增厚):有离子通道和特异性受体线粒体4)信息在突触内的传递过程:3)突触间隙(synapticspace)神经冲动沿轴膜传向轴突终末(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离子通道开放→突触后膜电位改变,即完成信息自突触前成分向突触后成分的传递。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二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lcellneuroglialcell))特点:数目多有突起,但不分树突、轴突不形成突触支持、营养、保护、修复((一一))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胶质细胞:4种:1.星形胶质细胞2.少突胶质细胞3.小胶质细胞4.室管膜细胞1.1.星形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最大,最多,星形,突起多血管周足(perivascularfeet)神经胶质膜分泌神经营养因子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由连续性毛细血管的内皮,基膜和神经胶质膜构成。星形胶质细胞纤维性突起细长,分支少,胶质丝多原浆性突起粗而短,分支多2.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胞体小,突起少形成CNS神经纤维的髓鞘。3.小胶质细胞(Microglia):最小,来源于单核细胞。小胶质细胞(红)和星形胶质细胞(绿)4.室管膜细胞(ependymalcell)衬于脑室和脊髓中央管的腔面,具有支持、保护功能。((二二))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1.施万细胞(Schwanncell,神经膜细胞)功能:形成周围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诱导神经再生施万细胞2.被囊细胞(capsularcell,卫星细胞)功能:营养、保护三、神经纤维(三、神经纤维(nervefibernervefiber))由神经元的轴突及包绕它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有髓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PNS的有髓神经纤维:施万细胞(一)有髓神经纤维(myelinatedfiber)成分:类脂质和蛋白质结构:LMHE染色—网状,锇酸染色—黑色髓鞘切迹(施-兰切迹)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