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心跳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心肺复苏(CPR):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了解:心肺脑复苏进一步生命支持和持续生命支持的方法及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熟悉:心跳骤停的病因心跳骤停常见护理问题/诊断掌握:心跳骤停的临床表现与诊断心肺脑复苏基础生命支持的方法与复苏有效指标心肺脑复苏中颅脑降温的护理要点课程目标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生命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3秒—病人感到头晕。10秒—可出现昏厥。30-40秒—瞳孔散大,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大小便失禁。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4-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8分钟—“脑死亡”“植物状态”。时间就是生命-早时间就是生命-早CPRCPRCPR成功率与开始抢救的时间密切相关从理论上来说,对于心源性猝死者,每分钟大约10%的正相关性:心搏骤停1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90%心搏骤停4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60%心搏骤停6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40%心搏骤停8分钟实施CPR--成功率约20%且侥幸存活者可能已“脑死亡”心搏骤停10分钟实施CPR成功率几乎为0白金时间1分钟内,黄金时间4分钟,白银时间4-8分钟,白布单时间8-10分钟后24/12/24•2004年•北京马拉松赛•一名大学生猝死•2008年•北京奥运会•南非教练心跳骤停抢救成功多位明星突发疾病,凄然谢幕•急救现场化;•民众参与化;•知识普及化;•信息网络化。现在救护的要求美国每年死于心脏疾病的人数约为940,000人,其中死于心跳骤停的人数为350,000人。每年院外心跳骤停的发生率为1/1000,每天约有1000人发生心跳骤停,在老年人比较集中的地方发生率可能高。中国每年约有10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随着意外伤害人数的剧增和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上升,心跳骤停猝死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我国对心跳骤停的抢救成功率较低。中国古代心肺复苏记载公元前4-5世纪扁鹊:切脉诊断生死,用针,砭石,草药急救公元前2世纪《华佗神方》之《急求奇方》介绍自缢急救“以手按胸上,数动之……并容忍对口以气灌之,其活更快……”公元200-300年,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介绍自缢急救“徐徐抱解其绳,不得断之……悬其发……塞两鼻孔,以芦管纳其口中,至咽,令人嘘之……更递嘘之……”包含现代人工呼吸基本要领:悬发:使气道通畅芦管吹气:似气管插管塞鼻:保证不漏气现代CPCR发展史1963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正式成立CPR委员会1966年,CPR第一次正式大会建议医护人员全面接受CPR训练1973年,CPR第二次正式大会建议将CPR训练项目推广到大众中1992、2000、2005、2010四次修订CPR操作指南《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相关概念心跳骤停: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的表现。死亡:心跳呼吸停止。临床死亡:常温下心跳呼吸停止4分钟以内,中枢神经系统由于缺血缺氧受到损害,但神经细胞并未完全死亡,及时复苏,有可能成功。相关概念生物学死亡:常温下心跳呼吸停止超过4分钟,脑功能因神经细胞死亡而无法复苏,即使心肺复苏暂时成功,最终因脑死亡而失败。社会死亡:心肺复苏成功,脑复苏不完全。“植物人”。病因1、心源性因素:80%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肥厚梗阻性心肌病2、非心源性因素:20%意外事件、神经系统病变、手术和麻醉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药物中毒或过敏H与T的因素5“H”:(1)低氧血症(2)低血容量(3)高/低血钾/低血糖或其他代谢异常(4)低温(5)酸中毒H与T的因素5“T”:(1)创伤(2)张力性气胸(3)心脏压塞(4)药物过量或误服中毒(5)冠脉栓塞,急性冠脉综合征或肺栓塞心跳骤停的临床表现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表现最明显(1)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2)瞳孔散大。(3)呼吸呈叹息样或间断呼吸,常发生在心跳骤停后的30秒内,随后即呼吸停止。(4)大动脉搏动消失,测不出血压。(5)心音消失。(6)皮肤苍白、发绀。心电图分类:心室颤动心电图分类:心室停顿心电图分类: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无脉性电活动诊断1、突然意识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