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血液一般检验(二)BLOODROUTINETEST周有利武汉科技大学诊断教研室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检测二、白细胞检测三、网织红细胞检测四、血小板检测五、红细胞沉降率检测六、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有关参数的应用七、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血液一般检验内容二、白细胞的检测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形态学的改变1、掌握各项常用检验项目的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2、能运用检验结果,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进行诊断和防治工作。【目的和要求】白细胞的去向粒细胞:在肝、脾、淋巴结等处进入组织,不再返回血液,1~3天被破坏。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具有吞噬能力)。淋巴细胞:多为小淋巴细胞,生存期长,经过刺激后可进行转化。白细胞的功能中性粒细胞:较强的运动能力、较强的吞噬活力、复杂的杀菌系统,可清除免疫复合物及坏死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成和释放物质,并吞噬、分泌组织胺,抗过敏嗜碱性粒细胞:状态和功能与肥大细胞相似,产生组织胺过敏。单核细胞:具有吞噬功能。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白细胞计数(whitebloodcellcount)指测定单位容积的外周血各种白细胞的总数。单位:×109g/L。计数的方法有两种手工法(显微镜法)血液分析仪计数法(一)白细胞计数[检测原理]显微镜计数法:稀释→充池→计数→计算(一)白细胞计数电阻抗法激光法血液分析仪计数法(一)白细胞计数①成人:(3.5~9.5)×109/L②新生儿:(15~20)×109/L③6月~2岁:(11~12)×109/L参考值(一)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一)白细胞计数>10×109/L称白细胞增多(1eukocytosis)<4×109/L称白细胞减低(1eukopenia)??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减的意义基本一致。涂片→染色→镜下计数各种白细胞百分率(二)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count,DC)(二)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count,DC)(二)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count,DC)成人白细胞分类参考值百分率(%)绝对值(×109/L)中性粒细胞40~751.8~6.3嗜酸性粒细胞0.4~80.02~0.52嗜碱性粒细胞0~10~0.06淋巴细胞20~501.1~3.2单核细胞3~100.1~0.6[参考值](二)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count,DC)【临床意义】•生理性增多•病理性增多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肿瘤反应性增多异常增生性增多(二)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count,DC)1.中性粒细胞(1)中性粒细胞增多(2)中性粒细胞减少胎儿及初生儿日间变化疼痛、情绪激动、运动暴热和严寒孕妇妊娠5个月以上吸烟者白细胞总数平均较非吸烟者高30%•生理性增多(1)中性粒细胞增多①反应性增多1)急性感染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3)急性大出血4)急性中毒5)恶性肿瘤•病理性增多(1)中性粒细胞增多(1)中性粒细胞增多1)急性感染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严重外伤、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冻伤以及血管栓塞(如心肌梗死、肺梗死)所致局部缺血性坏死等使组织严重损伤者,在12~36h内常见白细胞增高,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1)中性粒细胞增多3)急性大出血消化道大量出血、内脏破裂如脾破裂或输卵管妊娠破裂等,白细胞总数常在1~2h内迅速增高,可达(10~20)×109/L,早期诊断内出血的参考指标。(1)中性粒细胞增多4)急性中毒:a、外源性中毒:化学物质或药物如汞、铅、安眠药急性中毒;生物毒素如昆虫毒、蛇毒以及植物毒素如毒蕈中毒。b、内源性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子痫、内分泌疾病危象等。(1)中性粒细胞增多5)恶性肿瘤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可出现持续性白细胞增高,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其机制可能为:①肿瘤坏死分解产物刺激②肿瘤细胞(如肝癌、胃癌等)促粒细胞生成因子。③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破坏骨髓调控作用等(1)中性粒细胞增多②异常增生性增多A、白血病(1)中性粒细胞增多B、骨髓增殖性疾病:多能干细胞的病变引起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骨髓纤维化症(也可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其特点为除了一种血细胞成分的主要增多外,常伴有其他一种或两种血细胞的增生,故常有中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数常在(10~30)×109/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