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知识的宣教一、口服给药方法指导一般药物在饭后服,胃动力药、易于被消化酶破坏及妨碍食物吸收的药物,则在两餐之间或餐前服,如吗丁啉。胶囊及糖衣片应整片吞服,不能有任何破损,否则可刺激胃肠道或在不适当的酸碱度下被破坏,影响药效。需要减少剂量的药片可锉开(不能粉碎)按量服用。舌下含服药物要放在舌下,不要吞咽或咬破,也不要饮水,以免影响药效,如硝酸甘油。口含片放在颊粘膜与牙龈之间,让其慢慢融化,如溶菌酶、草珊瑚含片。乳剂可用水稀释,混悬剂用药前要摇匀。有呕吐时,暂停服药,并报告医护人员。铁剂不能接触牙齿;水剂需用量杯核准剂量,量小的油剂必须用滴管,可先在杯内加入少量的冷开水,以免药液附着在杯上,影响服下的剂量。二、家庭用药指导病人带药回家或自己在市场药店购药,须注意以下事项。药物保管:①根据药物不同性质,妥善保存。如容易氧化和遇光变质的药物,应装在有色密盖瓶中,放阴凉或用黑纸遮盖,如维生素、氨茶碱等,一般置阴凉干燥、小儿不易拿到的地方。②生物制品如乙肝疫苗、胎盘球蛋白、胰岛素等,应放在冰箱内保存。③不同品种的药不能混放,如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分放。药物有变色、混浊、发霉、潮解及失效过期(超过药物标签上的有效期),均不可使用。家庭保健药箱可配备少量常用药,其品种可按家庭成员情况、季节以及供应条件适当增减以治疗小伤小病。常备药物:①外用药:碘酒、酒精、创可贴、金霉素眼膏等。②内服药:感冒药,小儿退热灵、、去痛片,储存量以天左右的成人剂量为准。③器具类:体温表、消毒的棉签、纱布、胶布等。三、答疑解惑、怎样理解药品说明书上的“慎用”“忌用”和“禁用”?绝大多数的药品说明书上都印有“慎用”、“忌用”和“禁用”的事项,这三个词语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嘱咐的轻重程度却大不相同。“慎用”提醒服药的人服用本药时要小心谨慎。就是在服用之后,要细心地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出现,如有就必须立即停止服用;如没有就可继续使用。所以,“慎用”是告诉你要留神,不是说不能使用。“忌用”,比“慎用”进了一步,已达到不适宜使用或应避免使用的程度。标明“忌用”的药,说明其不良反应比较明确,发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很大,但人有个体差异而不能一概而论,故用“忌用”一词以示警告。比如患有白细胞减少症的人要忌用苯唑青霉素钠,因为该药可减少白细胞。“禁用”錬这是对用药的最严厉警告。禁用就是禁止使用。比如对青霉素有过敏反应的人,就要禁止使用青霉素类药物;青光眼病人绝对不能使用阿托品。、服药前后需要注意什么?()服药之后不能马上睡。服完药马上就睡觉,特别是饮水量少的时候,往往会使药物粘在食管上而不易进入胃中。有些药物腐蚀性较强,在食道溶解后,会腐蚀食道粘膜,导致食道溃疡。()服药之后不能马上运动。因为药物服用后一般需要分钟才能被肠胃溶解吸收、发挥作用。()服药前后少食水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一些化合物和生物酶,这些物质可以和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使药物作用发生改变。一些水果与抗生素相互反应,使抗生素的疗效大大下降。()用药吃醋要坏事。服用某些药物时必须禁忌食醋。如服用红霉素、螺旋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时吃醋,会使这些抗生素在酸性条件下,容易在肾脏结晶,损坏肾小管。()服药勿饮酒。酒中含有的酒精(乙醇),可与多种药物发生反应,会降低药效或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服药时一定不能用酒来送服药物,在服药前后也不能饮酒。、吃错药怎么办?()如果错服的是一般药物,如维生素、滋补药、抗生素等錬副作用小,不必作特殊处理(除非大量服用),但应观察病情变化。()误服或多服了巴比妥、氯丙嗪、阿托品、颠茄等药物易造成中毒。若服用量在正常服用范围内,只需多饮开水促进其排泄即可,但必须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果误服剧毒药品,则应采取紧急措施。首先应把剩余的剧毒药品收集起来,供医生参考。尽快将胃内毒物吐出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可用手指、汤匙柄或筷子刺激咽后壁(舌根)引起呕吐,从而将误服的毒物吐出。接着再让病人喝下毫升凉开水(可加入克食盐),再用上述方法催吐錬然后速将病人送往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