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UrinarySystem组成:肾--泌尿输尿管膀胱贮尿、排尿尿道功能:排泄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调节酸碱平衡分泌生物活性物质肾肾图图11•被膜:纤维膜(致密结缔组织)•实质1.皮质(包括肾柱)图2皮质迷路髓放线2.髓质:肾锥体底:与皮质相接尖:肾乳头,突入肾盏•肾叶:每个肾锥体及与其相连的皮质•肾小叶:每个髓放线及其周围的皮质迷路肾肾小体血管球图3单肾小囊皮质迷路、肾柱位近端小管近曲肾小管近直泌细段髓袢髓放线、尿远端小管远直髓质小远曲皮质迷路、肾柱管弓形集合小管皮质迷路集合管系直集合小管髓放线、髓质乳头管髓质1.分类•浅表肾单位:85%,肾小体于皮质浅部,较小,肾小管短,在生成尿液中发挥主要作用•髓旁肾单位:15%,肾小体于皮质深部,较大,肾小管长,在浓缩尿液中发挥主要作用肾单位2.2.肾小体(肾小球)(肾小球)结构结构图图44~~66•血管球入球微入球微AA((粗短粗短))毛细血管袢毛细血管袢出球微出球微AA(细长)(细长)血管系膜血管系膜::由球内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组成;由球内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组成;前者合成基膜和基质,并有吞噬功能,维持基前者合成基膜和基质,并有吞噬功能,维持基膜的通透性膜的通透性•肾小囊(renalcapsule):双层上皮囊脏层:足细胞(有初级突起、次级突起、裂孔、孔膜、微丝)图7~9肾小囊腔壁层:单层扁平上皮血管球基膜:中层厚、致密,内、外层薄、稀疏;在滤血中起分子筛作用图10功能滤过膜(filtrationmembrane;滤过屏障,filtrationbarrier):由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三层结构构成,对血浆成分有选择性通透作用(除大分子蛋白质外,分子量7万以下、直径4nm以下的物质可通过,如葡萄糖、多肽、尿素、电解质和水等),形成原尿,180升/日3.肾小管(renaltubule)图11单层上皮性小管,近端接肾小囊,远端接集合管,有重吸收原尿中大部分成分和排泄的作用,分: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①近端小管:最长、粗•近曲小管LM:单层立方上皮,细胞界限不清,核大而圆,胞质嗜酸性,腔面有刷状缘,基部有纵纹图5EM:游离面大量密集的微绒毛,顶小管、顶小泡;侧面有侧突;基部有发达的质膜内褶、线粒体、钠泵图12~13•近端小管直部:图14结构似曲部,细胞较矮,微绒毛、侧突、质膜内褶不发达•功能:重吸收原尿的主要场所,重吸收几乎所有的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和大部分水、离子和尿素;分泌氢离子、氨、肌酐和马尿酸等;转运和排出酚红、青霉素等药物②②细段细段图图1515~~1616管腔小,单层扁平上皮,有利管腔小,单层扁平上皮,有利于水和离子通过于水和离子通过③③远端小管•远端小管直部:单层立方上皮,较小,细胞分界清楚,色浅,腔大、规则,无刷状缘,基部质膜内褶发达,有丰富的钠泵图15~17•远曲小管:似远端小管直部图18•功能:离子交换的重要部位,保水、Na+,排K+、H+、NH3;醛固酮促进其保Na+排K+,抗利尿激素促进其重吸收水•弓形集合小管(皮质迷路)→直集合小管(髓放线与肾锥体)→乳头管(肾乳头)•形态:管径细→粗,上皮单层立方→单层柱状,分界清楚图15~16•功能:重吸收水、交换离子,使尿液进一步浓缩形成终尿(1~2升/日);受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和心房钠尿肽的调节,后者抑制对水的重吸收集合管系位于肾小体血管极的三角形区域图19•球旁细胞:为入球微动脉中膜内的上皮样细胞,含丰富的分泌颗粒,分泌肾素图20~21肾素:为蛋白水解酶,使血浆的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Ⅰ;后者在肺血管转换酶作用下→血管紧张素Ⅱ;促进血管收缩和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升高血压球旁复合体•致密斑:图22、21远端小管紧贴入球微动脉一侧的上皮细胞,高柱状,排列紧密,为离子感受器,感受滤液中钠离子的浓度变化,将信息传递给球旁细胞和球外系膜细胞•球外系膜细胞:可能传递信息为泌尿小管之间的结缔组织、血管、神经等,含有:图23~24•间质细胞(interstitialcell):具有分支的突起,含脂滴,合成髓脂Ⅰ,在肝内转化为髓脂Ⅱ,舒张血管、降低血压•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管周围):产生红细胞生成素肾间质血液循环的主要通路血液循环的主要通路图图2525~~2727肾肾AA肾肾VV叶间叶间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