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静脉营养的配置河北省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新生儿科栗静2015年6月18日目录123456概述输送途径静脉营养液的成份静脉营养的并发症及防治静脉营养期间的监测静脉营养液的配置管理一、概述——概念营养是新生儿重症监护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提高危重新生儿和早产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有重要的影响。目的是除满足营养需要,预防营养缺乏和促进生长及神经系统发育之外,还要预防营养过剩,有利于远期的健康。新生儿营养一、概述——概念出生后,新生儿从依赖胎盘提供营养转变为依赖胃肠道提供营养。肠内营养可刺激许多胃肠道激素的分泌,促进消化道细胞的生长和胃肠道动力的发育、改善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也可以刺激胆汁流、减少胆汁淤积和代谢性骨病的发生。(一)肠道内营养(EN)一、概述——概念出生后尽快建立肠内喂养十分必要。早吸吮的好处。(一)肠道内营养(EN)一、概述——概念当新生儿不能耐受肠道内营养时,由静脉输入各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来满足机体代谢及生长发育的需要。早期积极的PN联合早期肠内喂养可以使早产儿的蛋白质丢失降至最低且生长结局得到改善。PN已经成为NICU中早产儿和危重新生儿有效营养支持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出生后的早期。(二)肠道外营养(PN)一、概述——概念1.全静脉营养(TPN):即将脂肪、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电解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混合于一个无菌营养袋中,经静脉输入。(二)肠道外营养(PN)一、概述——概念2.部分静脉营养(PPN):部分经口喂养不足部分经静脉给入,生后能口服者尽量口服喂养,因可刺激胃肠激素释放,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的成熟。(二)肠道外营养(PN)一、概述——PN的发展(二)肠道外营养(PN)1968年,美国外科医生Derrick与Wilmore用动物研究证明静脉营养与经口进天然食物同样使小狗生长发育。证实了肠外营养的有效性。开创了临床营养的新起点。←口服营养←口服营养←静脉营养←静脉营养一、概述——PN的发展(二)肠道外营养(PN)我国开展肠外营养也已有二十多年历史,并且创造了靠TPN维持妊娠全过程并获得分娩成功的首例世界记录。一、概述——适应症(二)肠道外营养(PN)1.任何预计不能经肠内喂养3天以上的患儿;2.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外科手术治疗前后;3.短肠综合征;4.NEC内科保守治疗患者;一、概述——适应症(二)肠道外营养(PN)5.严重RDS,频发呼吸暂停需用呼吸机而不能鼻饲者;6.顽固性腹泻;7.无法从胃肠道喂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早产儿;8.严重营养不良者。一、概述——禁忌症(二)肠道外营养(PN)1.患严重败血症、NEC等症新生儿在应用抗生素使病情稳定之前不用;2.代谢性酸中毒必须在纠正后才能用;3.循环衰竭、肝肾功能不全、BUN在36mg/dl以上者禁用;一、概述——禁忌症(二)肠道外营养(PN)4.严重缺氧,血胆红素在170~200μmol/L(10~12mg/dl)以上者,不用中性脂肪;5.高脂血症,血小板减少,不用中性脂肪。二、输送途径◆经周围静脉输入◆经中心静脉输入◆经周围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输入(肠外营养输送途径的选择需根据患儿的病情、营养支持时间、营养液的组成、输液量及护理条件而定)二、输送途径指由四肢静脉或头皮静脉输入的方式,适用于短期或开始应用PN的患儿,一般采用22G或24G套管针或普通钢针。优点是操作简单,便于护理,并发症少。缺点是不能耐受高渗性液体输入,仅适合短期应用。(一)周围静脉二、输送途径首选腋静脉(一)周围静脉二、输送途径指由颈内、颈外、锁骨下等静脉置管进入上腔静脉或由股静脉、脐静脉进入下腔静脉的输入法。优点是置管时间长(2周以上)和允许较大的能量输送。缺点是导管相关的感染。(二)中心静脉二、输送途径从周围血管(如肘或腘静脉)进入,然后送入上、下腔静脉。优点:可保留1~3个月,便于护理。(三)经周围插入的中心静脉(PICC)二、输送途径(三)经周围插入的中心静脉(PICC)三、静脉营养液的成份电解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脂肪乳剂微量元素水三、静脉营养液的成份电解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脂肪乳剂微量元素水→2.脂肪:以脂肪乳剂的形式1.蛋白质:以晶体氨基酸的形式3.碳水化合物:以葡萄糖的形式→→三、静脉营养液的成份电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