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抗体陈水亲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概念1901年获诺贝尔奖。1.抗体(antibody,Ab):是B细胞接受抗原剌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与相应抗原特异性地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概念2.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第一节抗体的结构一、抗体的基本结构由两条相同的重链(H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L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1972年因阐明抗体的化学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奖。第一节抗体的结构(一)重链:重链分子量约50-75kD,由450-550个AA残基组成。根据重链抗原性不同,可分为五类,即IgM、IgD、IgG、IgA和IgE,其对应的重链分别为μ链、δ链、γ链、α链和ε链。同一类Ig又可分为不同的亚类。如IgG可分为IgG1-IgG4;IgA可分为IgA1和IgA2;其它尚未发现有亚类。轻链:轻链分子量约25kD,由214个AA残基组成。根据其抗原性不同可分为两型,即κ型和λ型。通常κ:λ=2:1。根据λ链恒定区个别AA的差异不同,又可分为λ1、λ2、λ3、λ4四个亚型。第一节抗体的结构(二)可变区(V区):位于L链靠近N端的1/2和H链靠近N端的1/5或1/4。高变区(HVR)或互补决定区(CDR):IgV区内,H链有三个,L链有三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和排列顺序显示更大的变异性,与抗原表位互补结合的部位,决定着抗原的特异性,并发挥免疫效应。恒定区(C区):位于L链靠近C端的1/2和H链靠近C端的4/5或3/4。IgG、IgA和IgD重链C区有CH1、CH2和CH3三个结构域;IgM和IgE重链C区有CH1、CH2、CH3和CH4四个结构域。第一节抗体的结构(三)铰链区:位于CH1与CH2之间,使Ig形成Y形,伸长,利于结合抗原,水解部位,补体结合部位。第一节抗体的结构二、抗体的辅助成分第一节抗体的结构三、抗体分子的水解片段第一节抗体的结构一、抗体的多样性二、抗体的免疫原性第二节抗体的多样性和免疫原性第二节抗体的多样性和免疫原性第三节抗体的功能一、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最显著的生物学特点)抗体的V区与抗原结合后,在体内可结合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具有中和毒素、阻断病原入侵、清除病原微生物等免疫防御功能。二、活化补体IgM、IgG1~G3可通过经典途径活化补体,凝集的IgA、IgG4、IgE可通过替代途径活化补体。第三节抗体的功能三、结合Fc受体1、调理作用:指抗体如IgG(特别是IgG1和IgG3)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第三节抗体的功能2、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受体(FcR)识别包被于靶抗原(如细菌或肿瘤细胞)上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第三节抗体的功能3、介导Ⅰ型超敏反应:IgE为亲细胞抗体,可通过其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IgEFc受体(FcεRI)结合,并使其致敏,再遇相同抗原引起Ⅰ型超敏反应。第三节抗体的功能四、穿过胎盘和黏膜在人类,IgG是惟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分泌型IgA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黏膜,是黏膜局部免疫的最主要因素。第三节抗体的功能第四节各类抗体的特性与功能一、IgG:血清中含量最高;维持时间最长;再次应答主要抗体;抗感染的主要抗体(抗菌、抗病毒等);唯一通过胎盘;能结合SPA以纯化抗体,用于免疫诊断;等等。二、IgA:粘膜局部抗感染作用(抗菌、抗病毒),免疫排除功能(结合饮食中可溶性抗原,肠道正常菌群病原微生物释放的热原物质,防止它们进入血液)。三、IgM:分子量最大;在个体发育和免疫中最早出现的Ig;激活补体最强;早期防御作用;天然血型抗体溶菌、溶血;B细胞识别抗原受体。四、IgD: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对酶最敏感。五、IgE:血清含量最低;亲细胞抗体,介导I型超敏反应;抗寄生虫感染。第四节各类抗体的特性与功能第四节各类抗体的特性与功能第四节各类抗体的特性与功能第五节人工制备抗体一、多克隆抗体第五节人工制备抗体二、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McAb):每个杂交瘤细胞由一个B细胞融合而成,而每个B细胞克隆仅识别一种抗原表位,故经筛选和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仅能合成及分泌抗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