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宅工程常见通病防治手册保障性住宅工程常见通病防治手册培训教材培训教材大纲大纲一、前言二、主体结构工程一、前言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建设标准、限定销售价格或租金,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包括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一些林区、垦区、煤矿职工的棚户区(危旧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工程以及自2009年开始由国务院确定的试点地区的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一、前言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31号),要求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全国在建的廉租住房63万套。2009年,全国已完成新建和改扩建各类保障性住房2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13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76.9万户。2010年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各类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开工410万套,占计划的70%;农村危房改造已开工68万户,占计划的56%。一、前言随着保障性住房体系在我国逐步确立,国家不断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建设力度,特别是2007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经济适用住房投资额不断增长,年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一、前言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模大、分布广、项目多、工期紧,工程质量要求高、管理任务重,加上一些制约工程质量工作的深层次问题还未有效解决,使得目前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一、前言为强化工程质量监管,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45号),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陆续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强化住宅工程质量管理和责任的通知》(建市[2010]68号)和《关于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建保〔2011〕69号)等多项规定,要求工程参建各方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切实把加强质量管理贯穿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一、前言在保障性住房问题上,当前重建设、轻管理现象非常普遍,导致保障性住房面临四个突出问题。(1)、工程造价低、利润少,二次分户验收;(2)、工期短、施工阶段时间节点扣得紧;(3)、创优质工程难;(4)、熟练工紧缺。一、前言(一)要实施质量目标管理。(二)要实现工程质量通病的系统防治。(三)要确保监理责任到位。(四)要严把材料质量关。(五)要强化工程质量监督。二、主体结构工程2.1混凝土结构工程2.1.1模板接缝不严【原因分析】(1)翻样有误,制作马虎;(2)安装周期过长,模板干缩;(3)轴线测放误差;(4)模板制作粗糙;(4)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5)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二、主体结构工程【纠正措施】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发生错位要校正好。【预防措施】(1)翻样要认真,将各部位翻成详图,详细标注,认真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拼装模板。(2)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易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板要提前浇水湿润。(4)模板拼缝要由专人刨直,拼缝之间用双面胶黏贴,平台模板表面铺设平整,梁模拼角密实、支撑合理牢固。二、主体结构工程参考做法1梁板模板工艺要求:1、模板木方的铺设:楼板采用标准木方作为格栅,间距为≤400mm,木方端部距阴角≤150mm。木方断面尺寸应大于45mmx90mm。按开间定尺加工,通长无搭接,梁、柱、墙阴阳角双向设置木方压边。二、主体结构工程二、主体结构工程2、墙柱模板:1)、木方背楞墙板体系:采用50mm*100mm木方;中心间距150mm。2)、型钢背楞墙板体系(有条件选用):墙模板次龙骨可选择槽钢(37×50mm、壁厚4.5mm);中心间距≤200mm。二、主体结构工程2.1.2模内未清理干净【原因分析】(1)钢筋绑扎完毕,未冲洗模板,封模前未进行清扫。(2)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纠正措施】(1)钢筋绑扎完毕,用高压水冲洗模板,清除模内垃圾。(2)封模前派专人清扫模内垃圾。【预防措施】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100mm*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封严清扫口。二、主体结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