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针吸细胞学乳腺针吸细胞学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细胞室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细胞室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检查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检查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检查(fineneedleaspirationcytopathology,FNAC.或称fineneedleaspirationbiopsy,FNAB)是20世纪中叶病理组织学检查发展中兴起的一种新的检查方法。FNACFNAC的基本概念的基本概念FNAC是使用普通注射针头(外径0.6~0.9mm)及针管(10~20ml),刺入病变区域内,通过提插针方式将病灶内的细胞或小组织块切割下来,同时借助针管内负压将其吸出,涂片及染色后在光镜下阅片,最后完成病理诊断的一种活检方法.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针吸细胞室每年检查3000例肿瘤或其他病人穿刺5~10秒安全损伤小1小时内获得病理报告费用低常见乳腺疾病常见乳腺疾病•乳腺增生症•乳腺纤维腺瘤•副乳(不属于乳腺疾病)•导管内乳头状瘤•男性乳腺发育症(男乳)•乳腺脂肪坏死•乳腺炎•乳腺囊肿•乳腺癌•恶性淋巴瘤乳腺肿物(导管上皮病变)乳腺肿物(导管上皮病变)FNACFNAC诊断标准及诊断报告书写诊断标准及诊断报告书写主要依据以下特点:•导管上皮细胞分化程度•导管上皮细胞排列方式•良性裸核细胞(一般认为是肌上皮细胞)数量,•参照美国Bethesda1996年乳腺FNAB统一建议中提出的诊断形式进行四级分类11..良性(无非典型性变化)良性(无非典型性变化)•乳腺炎、脂肪坏死、乳腺囊肿病,乳腺增生性病变、纤维腺瘤、与妊娠相关的变化、或治疗引起的变化及其它良性病变。良性(无非典型性变化)细胞学特点良性(无非典型性变化)细胞学特点•(1)导管上皮细胞数量较少,但偶然轻度增多。•(2)导管上皮细胞分化良好;核直径一般小于红细胞1.5倍或淋巴细胞的2倍,核无异型性,染色质及核仁无异常变化,偶见规则核分裂。•(3)导管上皮细胞排列以规则平铺的单层蜂窝样片状、小腺泡状、枝杈状结构为主,有时可见乳头状、鹿角状、珊瑚状、手指状结构。团片较大,其周边钝圆整齐,周围一般无松解离散的上皮细胞。•(4)良性裸核细胞数量多,位于导管上皮细胞团片内、周边及周围。•(5)大汗腺化生细胞及组织细胞常见。急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acute(acutemastitis)mastitis)•多发生在乳晕周围,常有红肿及触痛。此病多见于哺乳期妇女,但也见于中﹑老年妇女,在病理学检查中极少见到。•针吸时,穿刺针进入病变内阻力不大,常吸出少量血水样稀薄液,而有脓肿形成时常吸出黄色脓汁。脂肪坏死脂肪坏死(fatnecrosis)(fatnecrosis)•此病是一种非细菌感染所导致的脂肪组织的慢性炎性病变,半数以上有明显的外伤史。此外也可继发于乳腺导管扩张症、手术、炎症及伴有出血坏死的肿瘤。肿块常与皮肤粘连固定,导致皮肤下陷、乳头倾斜和回缩,易被临床误诊为癌。•病理学表现:早期可见脂肪细胞崩解坏死,融合为较大空泡,其周围可见各种炎性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晚期形成噬脂细胞肉芽肿改变。囊肿病(囊肿病(cysticdiseasecysticdisease))•囊肿病起因与乳腺结构不良,由于小叶内小管或末梢导管高度扩张而形成囊肿。小的囊肿直径仅为1~2mm,大者直径超过10cm。较硬且活动度差,易被临床误诊为癌。•针吸时,囊内液易被吸出,常呈黄绿色清亮液或混浊液,也可为棕褐色血性液。在囊内液完全被吸出后,肿物常立即消失。囊肿病的细胞学表现(囊肿液离心囊肿病的细胞学表现(囊肿液离心沉淀物和囊肿区吸出物涂片)沉淀物和囊肿区吸出物涂片)•常见少量分化良好的导管上皮细胞,排列成规则的小团片或枝杈结构;核大小一致,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均匀。•胞浆丰富红染的大汗腺化生细胞呈不规则大小、铺砖样排列的团片。•涂片背景内常可见泡沫样组织细胞,有时还可见少量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纤维结缔组织。积乳囊肿积乳囊肿(galactocele)(galactocele)•积乳囊肿见于哺乳期妇女,由于导管阻塞,淤积的乳汁使导管扩张,形成潴留囊肿。临床常有触痛并伴有肿块。•组织病理学表现:囊肿壁衬有导管上皮细胞,可因受压拉长变扁。上皮层下可有不等量的炎性细胞浸润。•针吸时,可吸出稀薄的乳汁或浓稠的乳酪样物。积乳囊肿细胞学表现:积乳囊肿细胞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