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体会VIP免费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体会_第1页
1/7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体会_第2页
2/7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体会_第3页
3/7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体会学习中医诊断学之体会王兆军XX省淮阴吴鞠通中医研究院(223300)摘要。中医诊断是中医工作者的必修课,验症识脉,辨证施治。但是以证为先还是以病为先,在现代学医人中,特别是受西医影响,多有迷惑。我随王绍和先生学习、侍诊二十余年,在中医诊断、临床方药、经典百家、内外各科收获颇丰,特别是中医诊断的学习,从要义精髓到警示典范,对我以后的从医生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今整理与示,是期望和同仁交流、和后学赏析。关键词:中医诊断要义警示典范王绍和先生(1914-1996)出生于中医世家,六岁读私塾,十六岁随伯父王景和、家父王致和研习岐黄,五年后即悬壶两淮。二十六岁就读于镇江医政学院,民国36年当选为淮XX县区首届医师公会理事,同年代表淮安出席国民政府召开的XX省中医师公会成立大会。解放后任地区医协会主任,1955年是南京中医进修学校(现在的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毕业生。先生中医理论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由于研治乳糜尿、糖尿病有特殊贡献,先后荣获科技进步奖、国家专利、省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等荣誉。我于70年代末随先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从经典名著到中药汤头都进行了系统的传授,特别先生是对于中医诊断的讲解和见解,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我走上临床以后,更加对中医诊断所具独特的辨思和达识,其诊断的重要性感受良多,体会颇深。现据侍诊记录整理如下,供同仁赏析。诊断之析义先生说,西医治病,首先确定病名、主用何药治疗,中医则不然,主要在观察疾病之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其徵象、舌、脉如何,虽未能确定其病名,但病之因由、传化,均已在医者胸中,而对症下药,往往效如桴鼓,有非意料所及者。此即中医在临证上使用第1页共7页的诊断方法,不同于西医的地方。至於诊断两字之解释:在古文献上,诊,视也,验也,察也;视形候,验缘由,察是非也。史记扁鹊苍公传特以诊脉为名耳;云翔按:北齐书马嗣明精医术,为人诊候,一年前知其生死,断截也,引申之义为决断,断即裁决之意。由此可知,所谓诊断学者,就是医者掌握病人主诉,用肉眼观察所得,视之,候之,验之,占之,然后决断之,则疾病证候群之变化,病者生活环境之情状,天行时令之变迁,皆在医者之心目之中,一无遁情,以此施治,无有不愈者矣。诊断之重要先生临证时对疾病的诊断尤为重视。他认为治病必先识病,医者如对一病证,无精确之诊断,乱投方案,其效难必,设或差忒,生死如在反掌之间。所以俗说看病容易识病难,医者每遇一病症,有丰富的经验,详细的诊察,则虽其病情无论如何复杂,必能投著辄应。不然,医者读书虽多,临床的诊断经验不足,往往隔靴搔痒,治病很难见效。又如舟临大海,舵工无占候风色经验,彷徨失措,覆舟可虞。又所谓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如此医者治病,必致愤事。所以古语说学画纸费,学医人费,正是为这种医人而说的。先生教导我们说,医生治病,犹如将之临敌。为将者,固须阅读兵书,然而能征惯战之将,未必全恃兵书。先生举例说:孟河名医费伯雄说,巧不离乎规矩,而实不泥乎规矩;岳忠武不深究阵局,以为阵而后战,本属常法,然运用之妙,在乎一心,尤以临机应变为要;赵括徒读父书,不知合变,卒有长平之败。医生治病,贵在灵活,病情千变,医术千变。所谓变,就是有诊断上的丰富的经验,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俗话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临床诊断之经验,等于阵地上的实际观察,不犹愈於纸上谈兵矣。治病首贵诊断,是古今医家所公认的,但是医者对于诊断不能精密,草率从事,历来医家所引以为戒,苏联医家巴特金说,有正确的诊断,才有正确的治疗,诊断要达到正确,必不是鲁莽粗劣的医者所能完成这任务的。墨子说,必知疾之所自第2页共7页起焉,方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就是说要晓得疾之所自起,除了四诊之外,还必须注意到患者生活历史,(如既往、个人、婚姻、家族、女性的经带胎产等等),才能了解它的疾病起由。可见中医注重正确诊断,早在公元前三百年左右已经具体而且全面了。先贤之警示先生在临床带教时,经常列举许多警言告诫我当时的草率。他说一般的医生,对于诊断忽略的很多,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体会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