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个不承诺心得体会杨静学习《十个不承诺》的反思通过对十个不承诺的学习,我觉得,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搞好教学的前提保证,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从小事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于学”。为此,本人就本期的工作作如下反思:不发表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国家法律法规,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不讽刺、侮辱、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究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这种现象的出现肯定是不可饶恕的。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尽管有许多的无赖,但为了自身形象和整个教育的形象,我们应该正视眼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如评价方式),坚持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去育人,以淡薄名利的正常心境来实现自己的教育价值。不违规公布学生成绩名次及按成绩排座位。社会多以成绩论英雄,成绩好就是好学生,成绩差就是差生,被划为差生的学生多会自暴自弃。公布学生成绩和名次虽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刺激,刺激得不好,学生可能就此自暴自弃,乃至走向犯罪道路。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成绩和名次就是不该违规公布。按成绩排座位,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误区,认为成绩好就是一切,这对他今后的成长非常不利。成绩只能代表你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并不能代表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不能以成绩高低作为评判学生的惟一标准。恰恰相反,成绩仅仅只是一第1页共7页个方面,总结这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学习成绩最冒尖的那些学生,毕业后并不一定是最成功的,往往那些成绩中等甚至当初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取得的成就要更大一些。金中小学:史开廷2011年12月学习《十个不承诺》的反思通过对教师十个不承诺的学习,我觉得,在教学中不能浓妆异服上课。我们不应否认,在今天这个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职业规范日趋严密的时代,一个人如何穿着,其实并不完全是私生活范畴的事情,也有其社会性、公共性的一面;换言之,人们的衣着,既要为个人而穿,也要为他人、为社会而穿——使其成为展示社会形象、沟通人际,乃至实现发挥其独特社会功能的一种文化载体,比如警察为执法而着装,商家为顾客而着装等等。因此,把着装的社会性要求简单地视为“约束个性”,我认为是不够恰当的——既然生活本身就是社会化的,穿衣自然少不了相应的社会性内容,所以,任何时候身份的装束都是一个人赢得社会尊重、人际和谐的重要礼仪规范。具体到教师职业,情况更是如此,如果我们承认教育是一种具有强烈公益性质,并且肩负着传承文明的重要社会使命的行业的话。可以说,教师的着装不仅是穿给自己的,更是穿给学生、穿给教育本身的,所谓“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就是如此。不难想象,在郑重的课堂之上,如果老师们穿戴得过于张扬、“暴露”,会给心智尚不完全成熟的青年学子带来怎样的“身教”效果。实际上,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人们会说,“教师着装也是教育环境”。教师应当如何穿着,并非只是一己私事,还需与其具体的职业性质结合起来,掌握一个恰当的分寸、尺度,也即应该在尊重教育对象、契合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做到衣着个性与教育规范、个人形象与职业形象的有机统一。金中小学:史开廷2011年7月关于十个不承诺的学习反思第2页共7页金中小学:史洪林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请学生代批作业和试卷。这是十个不承诺的具体指示,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作业批改的方式方法越来越呈现多样化。但教师部分学科的作业,一味让学生代批,既违背了教学常规的要求,是对学生、对工作不负责的表现,也是对教师自己不负责的表现,应当受到良心的谴责和自责。这种情况的存在,不仅不利于教师对学情的了解,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应当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