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及学习指导策略河南师范大学刘小先什么是青少年?“青少年是有主见,喜欢和大人顶嘴。”“青少年是血气方刚,容易发怒、发脾气,还喜欢打架。”“青少年思维敏捷,学东西快,后生可畏。”发展心理学家的观点霍尔把青少年比喻为“激情奔泻的瀑布”,是人的一生中一段充满动荡不安的时期。弗洛伊德认为青少年期是情绪生活的“暴风骤雨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将之称为“心理性断乳”期。青少年期是指从儿童期向成人期的过渡期儿童期成人期青少年期青少年期青年初期(15、16岁到17、18岁)少年期(11、12岁到14、15岁)(一)青少年的脑发育特点脑成像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大脑还在发育。研究者让青少年识别电脑屏幕所呈现的图片表情,同时观察其大脑活动的变化,青少年处于青春早期(11-13岁)趋向于利用杏仁核。到了青春晚期,则像成年人那样,更趋向于使用额叶掌管计划、推理、判断、情绪调节和控制冲动。一、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青少年生理发展速度快于心理发展若以儿童脑皮质细胞的电活动频率基本达到α波的范围与θ波的基本上消失作为成熟的指标,则儿童的枕叶到九岁基本上成熟,颞叶到11岁基本上成熟,而全皮质(即枕叶、颞叶与顶叶)则到13才基本成熟。大脑各区成熟的程序是:枕叶(O)→颞叶(T)→顶叶(P)→额叶(F)。脑发育的两个重要阶段额叶灰质生长的高峰期与发育期的开始同步。高峰期过后,脑灰质密度急剧下降,尤其是前额叶皮质无用的神经之间的连接逐渐消失,保留下来的则不断被强化。脑白质的稳定增长儿童期对用不到的树突连接进行修剪,导致脑灰质密度缩小,提高大脑的效率。温馨小贴士认知刺激在青少年脑发育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青少年可以“通过学习整理思考过程,理解抽象概念,控制本能冲动来‘锻炼’他们的大脑,这样的神经基础将供他们享用余生。”(二)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1.身体外形的变化,使其产生成人感2.性成熟,给青少年带来的困惑3.早熟和晚熟对男女青少年的影响不同有研究发现早熟的男孩更沉着、随和、人缘好而且不易冲动、认知水平也更高。晚熟的男孩自我意识较强、不合群、经常被别人支配;依赖性攻击性较强,缺乏安全感,容易抑郁;与父母关系较差等。早熟的女孩社交能力较差,不善于表达自己,缺乏自信,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也有研究着提出对于男孩和女孩来说早熟都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危险行为,更容易受到不良同伴的影响。(三)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1.反抗性与依赖性2.闭锁性与开放性3.勇敢和怯懦4.高傲和自卑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二、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特点(一)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在青少年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初二开始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高中二年级这种转化初步完成,标志着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是一种假设的、形式的和反省的思维。普通回答:桌子上放着几个东西创造性回答:脚掌和脚趾普通回答:三人围着桌子坐创造性回答:三只老鼠在吃一块奶酪(二)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造性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斯滕伯格和鲁伯特的“创造性投资理论”创造力是由六种不同因素间的相互作用组成:智力资源知识认知风格个性特征动机支持性环境高中二年级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高峰期,初一和高三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低谷期。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安全、平等的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和冒险,培养学生的坚持性和内在兴趣。应该更多的强调对有多种答案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对模糊问题的耐受性,也有利于培养整体思维能力。教育建议: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心理学家大卫•艾尔坎认为,青少年思维的不成熟至少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理想主义和批判精神喜欢争论优柔寡断言行不一自我意识——假象的观众与众不同,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