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教小学生掌握标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是阅读和作文的教学,而标点符号的掌握又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因为一个个看似平常的标点符号,却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延伸出文章的未尽之意,而且,不同的标点符号用在相同的一句话中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这就让学生们常常觉得标点符号难以理解和运用。在我所教的学生中就有这些情况:朗读文章时,读不出文章的语气和意思。写文章时,有的通篇只有一、两个标点符号;有的却想在哪里打标点符号就在哪里打标点符号,以致一段话就有很多个标点符号。为了让学生们掌握标点符号,我想了很多办法:一、强调标点符号的重要性学生只有体会到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后,才能主动地学习并掌握标点符号。1、从故事入手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让他们从自己喜欢听的故事中学习知识,就比教师空洞的说教的吸引力大得多。于是,我找了一些有关标点符号的故事讲给学生们听: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他们想让当地的老百姓有粮食都不卖给八路军吃,从而让八路军饿死。于是,他们在大街的墙上写了这样一条标语:“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但标语没有加标点符号。第二天一早,这条标语就被人加了一个逗号,变成了:“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这可把日本人气坏了。2、从比较入手出示句子:“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让学生们讨论如何加标点符号。经过讨论,学生找出了以下几种加标点符号的方法:(1)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弟弟丢了,着急的是爸爸妈妈。(2)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爸爸不见了,着急的是妈妈。(3)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爸妈不见了,着急的是弟弟。学生经过比较之后就会认识到标点符号加在不同的地方,句子的意思就会不同,应根据不同的意思加标点符号。3、从朗读入手出示相同的句子,打不同的标点符号,让学生朗读后体会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如:(1)他回来了。——表示陈述语气,告诉别人他回来了,读时语气要平缓些。(2)他回来了?——表示疑问语气,问别人他是否回来了,读时句末声调上扬。(3)他回来了!——表示感叹语气,可能是说话人高兴或气愤。如高兴,读时要读得轻快;如气愤,读时要读得重而快。二、讲解标点符号的用法1、分类讲解按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来讲解。(1)表示停顿说话有长有短,而写在纸上就用标点符号来表示这种停顿,如:句号、逗号、顿号、分号等。在讲句号的用法时,要先讲什么是完整的一句话,否则学生会把句号和逗号搞混淆。(2)表示语气我们说话的语气大概分为这几种:陈述语气,告诉别人一件事情,句末用句号。疑问语气,向别人提出问题,句末用问号。感叹语气,表示表扬称赞,句末用叹号。祈使语气,要别人做一件事情:当语气重时句末用叹号,语气轻时句末用句号。讲解这一部分时,配合学生的朗读效果会更好。(3)表示词语的性质某些词语加上某种标点符号(如引号、书名号)时,词语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如单说“北京”指的是我国的首都,写成“《北京》”就表示一首歌、电影、书籍或文章的名字。如单说“小明真聪明”,表示小明头脑反应快。如果在“聪明”二字上加上引号说“小明真‘聪明’”,就表示小明笨、蠢。2、比较讲解把一句话的标点符号换了,或在句子不同的地方打标点符号,让学生比较,从而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3、以书为本讲解我们教学时用的语文书中,有我们学习的所有知识。因此,在学习标点符号时,语文书就成了我们重要的工具。我们可以读书中的文章,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可以抄书中的段落,体会标点符号的写法。哪种标点符号掌握差,就读、抄文中带哪种标点符号的段落,不光规范了标点符号的写法,同时在读、写中领悟标点符号的用法。三、儿歌总结记忆在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后,学生不一定能记住标点符号的用法。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系统地总结,最好用朗朗上口的儿歌,以便学生尽快记住。如记以下儿歌:标点符号歌一句话说完,用句号。中间要停顿,用逗号。并列词语间,用顿号。并列分句间,用分号。总结导语间,用冒号。问了别人话,用问号。命令和称赞,用叹号。引用和特殊,用引号。转折或注解,用破折号。意思说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