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加罗的婚礼》之感受[5篇材料]《费加罗的婚礼》一、作品背景《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先接触的散步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1789年,意大利语脚本由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博马舍的话剧以幽默讽刺的笔法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第三等级”地位的上升,歌颂人民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创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时的莫扎特也已从萨尔兹堡大主教的樊笼中解脱了出来,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作激情。莫扎特的歌剧保留了原作的戏剧宗旨,在作品中对伯爵妄图恢复农奴制的作法加以挞伐,表达了对自由思想的歌颂。博马舍是18世纪后半叶法国最重要的剧作家。博马舍喜剧的出现意味着古典主义喜剧向资产阶级喜剧的过渡完成。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产阶级意识到戏剧作为宣传手段在革命中的作用,提出“戏剧应该教育民众”的口号。革命派还有意建立人民剧院。1791年1月31日,立宪议会公布取消王室的戏剧审查制度,答应演出自由。本年内有数十家剧院呈请开业,其中的共和国剧院以专门演出支持革命的新剧目而闻名。这时期创作了大批配合或直接宣传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悲剧和时事剧。资产阶级革命使演员终于获得了公民权,彻底结束了过去受歧视被欺侮的悲惨处境;成立了保护剧作者合法权益的剧作家协会。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是他在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创作了总称为"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于1784年4月27日在巴黎法兰西剧院首演,其时法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前夕,这部喜剧对揭露和讽刺封建贵族起了很大的作用。虽然这部喜剧在整个欧洲都获得好评,但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却禁止在维也纳上演这一剧目。莫扎特所请的脚本作家洛伦佐·达·彭特是当时的宫廷诗人,由于他多次出面争取,最终皇帝于第二年为了缓和国内的一些冲击而口头批准改编后的歌剧可以上演。莫扎特用了一年时间谱曲,他在创作这部歌剧时保留了原作的基本思想,那愚蠢而又放荡的贵族老爷同获得胜利的聪明仆人第1页共9页之间的鲜明对照即为整个剧情发展和音乐描写的基础。1786年,《费加罗的婚礼》于维也纳奥地利国家剧院首演。《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众多歌剧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部,是莫扎特歌剧中的颠峰之作,也是我国乐迷最为熟悉的一部,创作于1786年的这部歌剧,是欣赏莫扎特歌剧的入门之作。同时,在他的整个西方音乐长河中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及影响。它是欧洲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也从侧面反映了莫扎特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他生活的写照。首先从其原著来看,这部由博马舍所些的戏剧虽然是以西班牙为故事背景,但它确讽刺了当时的法国封建阶层,法国国王在观看完这部戏剧之后说“戏剧上演产生的影响将会导致拆除巴士底狱”。戏剧曾遭到禁演。而莫扎特所在的国家奥地利当时正处于国王约瑟夫二世的统治之下,虽然政治比较开明,但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并且不可调和。当时的启蒙主义对资产阶级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们的意识觉醒了,要求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期望社会能够达到启蒙思想家宣扬的“平等、自由”。莫扎特在当时刚刚离开萨尔斯堡脱离大主教的钳制,摆脱屈辱的生活获得了作为一个作曲家的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作为一个第三等级的公民和之前类似的生活经历,他必然会对这样一部下层人民战胜上层贵族的,充满政治讽刺意味的作品感兴趣。在这部歌剧中他发挥了自己的艺术个性,倾注了自己对歌剧这种艺术体裁的热爱,运用意大利喜歌剧的形式,并且大力发展了重唱的艺术形式,达到音乐与戏剧的高度融合,铸就了这部不朽的作品,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费加罗的婚礼》至今仍是各大歌剧院上演次数最为频繁的歌剧之一,有如天籁的歌声和错综复杂的男女人物关系,宛如角力般、层出不穷的小计谋和角色错乱的对白,至今仍是许多观众念念不忘的经典。让人眼花缭乱的进行速度,带出男女之间你来我往的情境、种种约定承诺造成的混乱情形、还有谁对谁唱情歌、谁看谁却不是谁的有趣故事。随着近代舞台的技术进步,每一次观赏此剧时都有全新的体会。二,作品音乐分析:歌剧主要是描写伯爵的男仆理发师费加罗与伯爵夫人的女第2页共9页仆苏珊娜的纯洁爱情,作者通过喜剧性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