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物质代谢障碍二、物质代谢障碍物质代谢障碍物质代谢障碍机体的细胞和组织经常不断地接受内外环境各种刺激因子的影响,并通过自身的反应和调节机制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这种反应能力可保证细胞和组织的正常功能,维护细胞、器官乃至整个机体的生存。但细胞和组织并非能适应所有刺激的影响,当刺激的性质、强度和持续时间超越了一定的界限时,细胞乃受损甚至死亡。物质代谢障碍物质代谢障碍萎缩物质代谢障碍物质代谢障碍病理性萎缩病理状态下出现的萎缩,原因不一。全身性萎缩:如长期营养不良或消化道梗阻引起的饥饿萎缩,全身消耗性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的全身性萎缩(恶病质)等。物质代谢障碍物质代谢障碍萎缩概念:已经发育正常大小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发生体积缩小和功能减退的过程为萎缩。类型: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物质代谢障碍物质代谢障碍生理性萎缩许多结构、组织和器官当机机发育到一定阶段时乃逐渐萎缩,这种现象称为退化,青春期后胸腺的逐步退化、妊娠期后子宫的复旧,以及授乳期后乳腺组织的复旧等、老年性萎缩(尤以脑、心、肝、皮肤、骨骼等为明显)。物质代谢障碍物质代谢障碍病理性萎缩局部性萎缩:是在某些局部因素影响下发生的局部组织和器官的萎缩。长期压迫引起的压迫性萎缩;肢体、器官等长期不活动所致的废用性萎缩(小儿麻痹症所致的下肢萎缩);以及内分泌和功能低下所致的内分泌萎缩等。病理变化:肉眼:体积变小、重量减轻、质地坚韧、边缘变锐、色泽变深镜下: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出现脂褐素;间质增生物质代谢障碍物质代谢障碍心脏萎缩:心脏体积缩小,心尖变锐,心壁变薄,心外膜下冠状动脉呈蛇行状弯曲(箭头所示)物质代谢障碍物质代谢障碍脑萎缩标本:大脑标本(蛛网膜及软脑膜已被剥除),两半球对称,脑回变窄,脑沟变深、变宽,尤以额叶为明显。本例脑萎缩系脑动脉硬化所致。物质代谢障碍物质代谢障碍萎缩的一般是可复性的。只要萎缩的程度不十分严重,当原因消除后,萎缩的器官、组织、细胞仍可逐渐恢复原状。但病变如继续进展,则萎缩的细胞可最后消失。萎缩的后果物质代谢障碍物质代谢障碍变性概念:指细胞或细胞间质的一系列形态改变并伴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功能下降),表现为细胞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而数量显著增多。变性分二大类:细胞含水量异常-------细胞水肿(颗粒变性、水泡样变性)细胞内物质的异常沉积(脂肪变性、透明变性、淀粉变性)物质代谢障碍物质代谢障碍肝水样变性:肝脏体积增大,包膜紧张,切面呈暗灰色物质代谢障碍物质代谢障碍肝脂肪变性:肝脏体积增大,包膜紧张,切面外翻,表面和切面呈黄色物质代谢障碍物质代谢障碍细动脉玻璃样变性:细动脉管壁增厚,有均质红染的透明物质沉着,管腔明显狭窄物质代谢障碍物质代谢障碍坏死概念: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坏死组织、细胞的代谢停止,功能丧失,出现一系列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细胞浆的改变:坏死细胞的胞浆红染(即嗜酸性),这是由于胞浆嗜碱性物质核蛋白减少或丧失,同时由于胞浆结构崩解,致胞浆呈颗粒状。坏死的病变物质代谢障碍物质代谢障碍坏死的病变细胞核的改变:细胞核的改变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表现为:•核浓缩,即由于核脱水使染色质浓缩,染色变深,核的体积缩小;•核碎裂,核染色质崩解为小碎片,核膜破裂,染色质碎片分散在胞浆中;•核溶解,在脱氧核糖核酸酶的作用下,染色质的DNA分解,核仁失去对碱性染料的亲和力,因而染色质变淡,甚至只能见到核的轮廓。物质代谢障碍物质代谢障碍物质代谢障碍物质代谢障碍坏死的类型•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由于失水变干、蛋白质凝固而变成灰白或黄白色比较坚实的凝固体,故凝固性坏死。特点是坏死组织的水水减少,而结构轮廓则依然较长时间地保存。图示:干酪样坏死(凝固坏死的一种形式)物质代谢障碍物质代谢障碍干酪样坏死:高倍镜下,坏死灶呈淡红色、模糊无定形的细颗粒状,坏死处不见原有组织结构物质代谢障碍物质代谢障碍坏死的类型•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的水解占主导地位。坏死组织起初肿胀,随即发生酶性溶解,形成软化灶。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