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三民主义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历史地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三民主义的内容;②理解: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和辛亥革命的成败;③运用: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成败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新旧三民主义的材料,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②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使学生认识到三民主义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但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②引导学生学习孙中山具有适应时代潮流和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教学过程★【单元导言】20世纪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100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结合材料分析,回答以下问题]江泽民指出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分别是什么?它们对中国人民各产生了什么影响?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分别创立了什么重大的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导入新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许多救国主张。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但他们都不主张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封建统治,而封建统治的腐朽是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因此,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社会实践都以失败而告终。历史的发展证明,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创立革命的理论,并在它的指导下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这一历史任务的承担者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于孙中山先生有很多的称谓。国民政府尊称为“中华民国国父”、中国国民党尊称为“永远的总理”、中国共产党称他为“革命先行者”。那么,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他又是在怎么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了三民主义的主张的呢?【新课讲解】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出示PPT材料,结合课本总结]师:任何思想,理论的产生都与它所处的时代密不可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三民主义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的中国应运而生?生:(根据老师的要求,看书并踊跃回答问题)。师:20世纪初《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要想维护民族独立,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进行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革命,而革命需要先进理论的指导,因此,创立指导革命的理论已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而孙中山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担负起这一伟大的历史重任。(师生总结如下)①政治上: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各派救国方案相继失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中华民族陷入水深火热的的境地(分析课本《时局图》的含义)。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不同的救国主张,如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等等爱国人士。但是由于种种的原因,救亡图存的方案纷纷失败。②经济上: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进了思想理论的发展。③思想上: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平等自由等民主思想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民主思想。④阶级关系上: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⑤主观因素:孙中山个人的努力。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思考、讨论:孙中山为什么能够承担历史重任?生:(看书、讨论、回答)师:正是由于孙中山先生具有伟大的革命追求,丰富的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