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四首1.了解这四首诗的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2.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欣赏作品的意境美。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归园田居陶渊明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因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代表作品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饮酒》等。晋义熙二年,也就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的次年(406年),他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新词、“迎新我”的颂歌。诗中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纯熟的艺术技巧,为后人赞颂。《归园田居》五首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抒发了质朴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课文选取的是其中的第三首,写陶渊明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①归园田居:回到田园家乡。②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杂草丛生。③带月:顶着月亮。荷锄:扛着锄头。④道狭:道窄。⑤沾:沾湿。⑥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请找出诗中写景和写情的诗句,并说说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使至塞上王维王维(701或699-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朝著名诗人。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著有《王右丞集》。王维多才多艺,并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灯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本扁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这道诗作于赴边途中(开元二十五年即737年)。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属国:典属国(秦汉官名)简称,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称属国。征蓬: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烟:烽火,报警时点的烟火。长河:黄河。萧关:古关名,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东南。候骑:骑马的侦察兵。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首将。燕然:燕然山,即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构图美:线条美:色彩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空间阔大——层次丰富——鲜明优美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日圆。《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传达了诗人幽微难言的内心感情。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著有《李太白集》。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豪迈奔放,别具一格。像著名的组诗《古风》,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不能展抱负;乐府《行路难》《梁甫吟》《将进酒》等,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篇,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