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键教师的心理健康——为南阳师院国培幼师研修班而作什么是健康?不仅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即没缺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1989一、心理健康二、教师劳动的特点与心理健康的标志三、教师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四、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增进一、心理健康(一)概念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正常和谐的精神状态,是指人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状态。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爱因斯坦惟有家庭生活才能使儿童获得善良的心灵和有见解的、温和的性情,积极和有力的发展和教养。——【德】福禄培尔(二)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得当3、意志健全4、行为协调5、人际关系适应6、言行反应适度7、心理活动特点与年龄相符(三)西方心理学家提出的心理卫生12条1、尚实际2、有创见3、建知交4、重客观5、崇新颖6、择善而执7、具坦诚8、重公益9、富幽默10、爱生命11、能包容12、悦己信人1.对象:发展性、复杂性2.任务:全面性、全体性3.方法:灵活性、创造性4.方式:个体性、独立性5.成果:集体性、综合性6.周期:长期性7.时空:机动性8.节奏:规律性9.信息:示范性10.影响:超前性二、教师劳动的特点与心理健康的标志(一)教师劳动的特点(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志1、有较高的智商、在教育活动中有创造性。2、情绪乐观、稳定、喜爱儿童和青少年。3、意志坚强、能抗教育焦虑。4、言行一致、坦荡、诚信。5、与学生、社会、同事关系融洽。6、永葆朝气蓬勃的童心,具备严爱并重的长者之心。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所学足为后辈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启功加拿大柏恩(T.A.Bene)博士的“P.C.A”理论Parents(父母)或权威、或溺爱使孩子处于被动或娇惯的地位。Children(儿童)幼稚地放任学生,使之无视教师的影响。Adult(成人)理智客观对待学生,尊重人格教育引导。主张教师以A为主,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三、教师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一)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主要表现1、躯体化。2、抑郁。3、偏执。4、人际敏感。5、敌意。6、强迫症状。7、焦虑。8、恐怖。9、精神病。(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客观因素1、工作量大2、升学压力3、经济状况4、领导评价5、职称评定6、家庭事务四、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增进一个“心理健康公式”的启示台湾心理学教授何钰提出:B=P/EB指心理症状出现率P指内外压力总和E指自我承受能力可见,心理健康程度与内外压力成反比,与自我承受能力成正比.1、对事业:忠于职守敬业奉献(一)提高自我修养“教育后一代,是一种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工作。”“这是一件极伟大的要紧的事,也是一件困苦艰难的事。”——鲁迅重视学前教育从横向对比研究看从发展心理研究看从纵向跟踪研究看习惯是人类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开始的,那就是最完善的习惯。——【英】培根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细心,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身体上健康,而且心理上也健康。这是很不容易的。——冰心我把做教师工作,不仅看成是赖以谋生的职业,更重要的是看成为之奉献的事业。——霍懋征辛苦地奉献与快乐地增值辛苦地奉献与快乐地增值砺练着本领充实着生活抚育着子孙延伸着生命砺练着本领充实着生活抚育着子孙延伸着生命2、对学生:严慈相济诲人不倦教师的心灵美主要体现在爱生上。中、日、美三国联合调查中学生“理想的教师形象”发现他们喜欢“交流型”的教师,其特点包括“理解同学、待人公平、乐于交流、幽默慈祥”四项指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台湾教育家)高震东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台湾教育家)高震东收入不公平会影响人的一时,但是教育不公平会影响人的一生。——温家宝关爱留守儿童克服五大问题(1)日常生活质量下降,家务负担加重;(2)营养严重不足,患病人数上升;(3)学业包袱增多,学习成绩下降;(4)性格孤僻、自闭、自卑者多,有的甚至违法犯罪;(5)安全隐患增加,伤亡事故时有发生.什么对孩子最重要•学业决定未来的发展空间•贡献体现人生的价值•人格健全人的标志之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