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基本知识宣传教育资料(广播稿)一.什么是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率很高。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学龄前儿童多见。临床以皮肤粘膜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和结痂,而且各期皮疹同时存在为特点。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二.引起水痘的传染源是什么?水痘患者是传染源。三.水痘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呢?1.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通过患者咳嗽产生的飞沫或散布在空气中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2.也可经人与人接触直接传播,或接触到水痘痘浆污染的物品而间接传播。四.什么年龄组为高发人群?免疫性和传染性如何?人群普遍易感染,发病主要是儿童。感染后人体可以获得对该病的终身免疫。传染性强。五.本病的好发季节是什么时候?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发病为多。六.该病临床主要表现有哪些呢?该病可表现为如下四种类型:1.普通型:在流行期间大多数患者属于此型。①发热:多为持续性,体温可达39℃左右,可伴有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②咽峡炎:表现为咽痛、吞咽痛,局部充血并可有脓性渗出液,颌下及颈淋巴结呈非化脓性炎症改变;③皮疹:皮疹是猩红热最显著的症状。典型皮疹为均匀分布的弥漫充血性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皮疹一般于48小时达高峰,然后按出疹先后开始消退,2~3天内退尽。疹退后开始出现皮肤脱屑。近年来,由于患者很早使用抗菌素,干扰了疾病的自然发展,出现症状轻者多见,常仅有低热、轻度咽痛等症状,皮疹、脱屑等症状较轻,但仍可引起变态反应性并发症,损害心脏、肾及关节。皮疹特征:Ⅰ发热后24小时内开始发疹;Ⅱ始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然后迅速蔓及全身;Ⅲ.病程初期舌覆白苔,红肿的乳头突出于白苔之外,称为“草莓舌”,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舌乳头仍凸起,又称为“杨梅舌”。Ⅳ“口周苍白圈”如颜面部仅有充血而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相比之下显得发白,称为“口周苍白圈”。Ⅴ“帕氏线”(在皮肤皱褶,皮疹密集或由于摩擦出血称紫色线状,称为“线状疹”或帕氏线)2.脓毒型:以咽峡炎表现为主,咽部红肿,渗出脓液,甚至发生溃疡,细菌扩散到附近组织,形成化脓性中耳炎、鼻旁窦炎、乳突炎、颈部淋巴结明显肿大,还可引起败血症。此型已少见。3.中毒型:临床表现主要为毒血症。高热、剧吐、头痛、甚至神志不清,可有中毒性心肌炎及感染性休克。咽峡炎不重但皮疹很明显。此型病死率高,目前亦很少见。4.外科型:病原菌由创口或产道侵入,局部先出现皮疹,由此延及全身,但无咽炎、全身症状大多较轻,此型预后较好。七:如何预防猩红热?①本病流行时,应避免到公共场所活动②隔离患者:住院或家庭隔离至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且无化脓性并发症出现,可解除隔离(自治疗日起不少于7天)。咽拭子培养持续阳性者应延长隔离期。③接触者的处理:当学校内有发生猩红热的同学时,应严密观察接触者包括未患病的同学和老师等教职工)7天。认真进行晨间检查,对可疑猩红热、咽峡炎的病人及带菌者,都应给与隔离治疗。④加强教室、办公室等重要场所的保洁和通风。⑤平时应该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以减少该病的发生。八.患病后怎么办?1.治疗:根据病情住院或在家隔离治疗,遵医嘱使用相关药物治疗对症处理措施,同时要注意好好休息。2.饮食注意:①饮食应清淡,宜食高热量、高蛋白质的流食。伴有咽峡炎的患者,在进食时可能伴有疼痛,予以软食或流质饮食是很有必要的。如牛奶、豆浆、蛋花汤、鸡蛋羹等含优质蛋白高的食物,还应多给藕粉、杏仁茶、莲子粥、麦乳精等补充热量。②恢复期应逐渐过渡到高蛋白、高热量的半流质饮食。如鸡泥、肉泥、虾泥、肝泥、菜粥、小薄面片、荷包蛋、龙须面等。③病情好转可改为软饭。但仍应注意少油腻及无辛辣刺激的食物。④高烧时注意补充水份,饮料、果蔬。3.护理:发生猩红热时,要采取隔离消毒措施,经常开窗通风,餐具应和其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