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举世闻名”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圆明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教学难点】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2.文章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教学准备】媒体资源【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1.我们当中的哪些同学去过圆明园遗址?请你这位导游来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圆明园?2.你说的对,现在的圆明园就是一片废墟。它以前就是废墟吗?那以前又是什么模样?它是如何变成现在这样的?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解开我们的疑团。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自己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被毁灭。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1)记清字形。“置”是上下结构,下面的“直”部分是三横。“统”是左右结构,右边部分不要忘了小不点。“略”是左右结构,左边“田”,右边“口”,勿颠倒。注意区别形近字“损”和“捐”;“销”和“锁”;“征”和“证”。(2)理解词语的意思。西洋:泛指欧、美各国。先秦:即秦统一中国之前,一般指春秋战国时期,距离清朝2000多年。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不可估量:估量,是推算、计算的意思。不可估量是说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众星拱月:拱,环绕。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空明晰。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三、朗读课文,简介圆明园教师可以指名学生介绍圆明园,适当时候引出话题和适当补充,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圆明园简介,让学生更加了解圆明园。)四、作业布置1.认真朗读课文。2.抄写文中生字词。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在朗读中复习上堂课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上节课我们总结:课文主要写了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联系课题,你发现什么问题?(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2.指名回答。3.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质疑: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二、自学“辉煌”(第2-4自然段)1.小组学习:请你从2-4自然段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话,认真阅读,提出问题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交流。2.小组推荐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重点点拨:(1)指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结构布局;(2)指导学生明白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3)指导学生了解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小结:圆明园的建筑曾经是如此的辉煌,可后来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那些珍贵文物后来怎么样了?让我们在下面的学习中找寻答案。三、学习“毁灭”(第5自然段)1.教师可播放《圆明园的毁灭》的音频资料,通过上面的画面再现当时的历史画面。2.谈谈自己的感受。3.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自己满腔愤怒呢?自由朗读最后一自然段,体会哪些句子突出表达了你的愤怒?4.指名读。四、总结课文,适度拓展1.直到今天,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仍站立在空旷的田野上。它不会说话,却向世人昭示着中国屈辱的历史。2.当你站在圆明园的面前,你最想说些什么?3.有人曾经提议重建圆明园,你觉得有没有必要?为什么?知识梳理:词不可估量:“估量”是推算、计算的意思。“不可估量”是说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众星拱月:圆明园的主园有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除三园外,还有许多小园。“拱”,环绕。“众星拱月”,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描绘出了圆明园的总体格局。金碧辉煌: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