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田径训练必须科学认识的训练问题陶于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问题的提出:为什么“少”强“成”弱•为什么以体能为主导类的田径项目只能够在青少年阶段形成“所谓”的优势,到成人阶段所谓的优势荡然无存,与世界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特别是我国部分项目在早期训练具有一定的成绩,在世界青少年类的比赛中获得的冠军和创造了记录,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并无明显差距,甚至超过许多先进水平的国家,但进入成人阶段后在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的赛场上却鲜有表现。1.田径运动训练的“基础化”问题•1.1田径运动是一切体育运动之母的辨识•一切运动的之母是身体的运动能力,由于田径运动是最全面的运动,是最能够反映身体运动能力的运动,所以一直以来田径运动被人们称之为运动之母.•也由此导致了我国许多竞技体育运动的体能训练,在训练方式上田径化.如:我国的足球、篮球等等项目;2.功能竞技化的田径运动被异化•田径运动在我国已经成为竞技体育大项的代名词,而中国的体育人口越来越多,田径的基础却越来越萎缩;•功能竞技化的田径运动,使中小学田径运动的开展越来越困难,田径运动会基本成为中小学田径运动的唯一舞台;•田径运动在各省的竞技体育战略中举足轻重,但运动水平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低。3.田径训练的核心问题•3.1外在表现为身体运动能力的好坏•3.2实质为身体运动器官机能的开发•3,3要点为身体特征与合理技能的匹配•3.4前提是训练理念的先进性•3.5核心是竞技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性3.1外在表现为身体运动能力的好坏身体的运动能力主要表现在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和灵活与灵敏,也就是平时讲的身体素质。许多教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身体运动能力的外在好坏,而忽略了身体运动能力形成的规律特征。3.2实质为身体运动器官机能的开发•身体运动能力的外在表现是身体内在器官机能的功能表现,这种功能的表现就是我们的身体素质。•这就是说在身体能力的训练过程中,外在的身体运动能力只是教练员训练水平的部分反映,真正反映教练员训练水平的指标是运动器官机能的刺激与发展3,3要点为身体特征与合理技能的匹配•人的的身体特征主要表现在身体的外在形态和内在的器官形态。•由于田径运动的项目众多,技术表现各异,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要求就不同。特别是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赖与运动员的身体特征与合理技能的适合与匹配。3.4前提是训练理念的先进性•关于训练理念的问题,我们不得不说训练观念的话题。•观念是对事物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较为固定的认识行为;•理念是反映事物本质规律的原理行为;•如果仅从意识层面来讲,观念本无对错。但是,如果上升到物质层面,也就是反映到事物本质规律的原理行为的理念上,就会出现对与错。•违背理念的观念,无论多么冠冕堂皇都是错误的,如果该现象在一定条件下成为训练中的主流意识,百害无疑;•而正确理念下的错误观念,虽然在一段时期中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但随着对事物规律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和把握,会回到正确的观念上来。•意识层面的观念是改变的行为,而非创新问题;•物质层面的理念是创新的行为,而非改变问题。案例:决定跑的因素•理念:步频和步长决定跑的速度•观念:1.步长不变,步频加快,速度提高;•2.步长加大,步频不便,速度提高;•3.步频加快,步长加大,速度提高.•实际训练结果:事与愿违•为什么:理念错误?观念错误?3.5核心是竞技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性•竞技能力是由体能、技能、战术、心理和智能的综合能力构成。•竞技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体现在综合竞技能力一体化的互补转换能力的高低。•竞技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体能发展水平的好坏,体能不是简单的身体运动能力(身体素质),而是由身体形态、运动器官机能、身体运动能力和健康因素共同构成的。4.我国青少年田径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4.1过于强调技术细节的训练•4.2在速度、快速力量的身体训练过程中忽略了有氧运动的发展•4.3混淆了有氧运动与有氧耐力的问题,导致有氧耐力运动错代了有氧运动•4.4用动作的熟练程度错代了人体内在的身体运动能力之间协调与控制能力的发展•4.5过于强调身体素质的外在表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