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有的人(一)有的人(二)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有的人,俯下身子给“呵,我多伟大!”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有的人,情愿作野草想“不朽”!,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就不能活;多数人更好地活。骑在人民头上的,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把他摔垮;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为了多数人更好他的下场可以看到;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有的人臧克家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1949.11.1鲁迅(186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本姓周,名樟寿,后改为树人;字豫才。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周氏望族。祖父周介率出身翰林,在京城担任内阁中书,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不愁生计。其父虽没做官,但也是读书人。周家是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关于鲁迅少年时家中的“变故”鲁迅13岁那年除夕,79岁的曾祖母去世了。当时已有电报和轮船,所以不到一个月,祖父就从北京赶到了绍兴。祖父回家后第二年秋天,正值浙江考举人,主考官是鲁迅祖父在科举中一道考上的同年。周家的一位亲戚,因为儿子要参加考试,就在考试前的一些日子请鲁迅祖父去通关节。一开始,鲁迅祖父觉得不好办,后来纠缠不过,知道这年外放主考的学台,与自己是同科出身,就写了一封信。结果事情败露,光绪批下来要将周福清逮捕法办。于是鲁迅祖父就不得不离家躲到了别处。但根据当时清政府的法律,捉不到本人,就要把家里其余的男人都捉去,甚至“满门抄斩”的。于是鲁迅父亲也离家避难,其他男人也都避开了。点评:这场变故使家里经济状况渐入困顿,接着父亲一病不起,使他饱尝了冷眼和被人侮蔑的滋味,“看见世人的真面目”。臧克家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山东省诸城人。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以后又相继出版了《泥淖集》,《呜咽的去烟》,《泥土的歌》,《春风集》,《欢呼集》及《臧克家诗选》等诗集。写作背景写作背景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隆重地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对着这遗迹,想念鲁迅的一生,心里感慨很深,便于11月1日写就了此诗。此诗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读者喜爱,广为流传。1.1.文中写了几种人?是哪几种人?文中写了几种人?是哪几种人?为什么要写这另种人?为什么要写这另种人?文中写了两种人,其实是两种对立文中写了两种人,其实是两种对立的阶级,写另种人是为了反衬鲁迅的阶级,写另种人是为了反衬鲁迅的伟大的伟大2.2.由此看出本文采用的表现手法是由此看出本文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什么?本文的表现手法是对比本文的表现手法是对比学习了这首诗,我们懂得了哪些知识和道理?一一..本文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本文的表现手法是什么?对比二二..诗中的议论有什么特点?诗中的议论有什么特点?形象化形象化一,人应该怎样活着?一,人应该怎样活着?要为人民,为社会,要勤勤恳恳,乐于奉献。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二,对人民的不同态度,会得到二,对人民的不同态度,会得到人民怎样不同的回报?人民怎样不同的回报?骑在人民头上的,终被人民打倒甘愿为人民献出一切的人,则在人民心中永生。作业:学过了本诗,你心中一定会涌起许多的感受吧,对自己的,对人生的,对社会的。那么,就拿起笔来吧,把你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