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备人:郑振霞复备人:加艳梅高平石靖芳侯小艳集备时间9、2课题1、观潮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3、边读语句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实际体会词语的含义。4、品读语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景象。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含义。品读语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景象。教学难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景象。教具准备幻灯片预习提示练习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个人复备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1、大自然是个神奇的魔术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跟着作者的文字去钱塘江大堤观潮。2、引导学生看课本上,钱塘江的地理位置。并自读课本上对钱塘江形成原因介绍的文字。二、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清课文表达的顺序。齐读学习目标。三、一次“先学后教”1、出示“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可以请教老师或者周围的同学。(4分钟后比谁的自学能力强。)2、学生自学。老师巡回指导个别后进生。3、检测:(1)指名认读“会认”的生字。钱塘江形成的原因:地形因素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个人复备(2)出示“会认会写”的13个生字生自学生字后听写。指导书写:“罩”、“薄”、“昂”、“贯”。4、出示文中语句,指名朗读。(1)、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2)、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3)、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了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生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4)、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了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6)、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四|、二次“先学后教”1、自学指导(二)边读课文边思考:作者围绕“观潮”,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重点写了哪个场面?(独立完成3分钟后组内交流2分钟,5分钟后比哪个小组的发言精彩。)3、学生自学。4、交流: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重点写了潮来时的情景。五、当堂训练:比一比组词。朝茏灰雾贯沸拂佛潮笼恢务惯搏博薄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课文主要写了几个场面?重点写了哪个场面。二、明确学习目标:1、边读语句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实际体会词语的含义。2、品读语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景象。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三、一次“先学后教”1、自学指导(一)自读课文1、2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1)、潮来前人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2)、潮来前的钱塘江有什么特点?从文中画出相关的词句。(自学2分钟,小组长组织讨论2分钟。4分钟后比哪个小组的表现好。)“笼”是多音字笼罩鸟笼理解“人声鼎沸”的意思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个人复备2、学生自学。3、交流:(1)生读相关语句,概括潮来前钱塘江的特点——平静、薄雾笼罩。(2)交流看潮的人们的语句,体会人很多人很多,人们心情急切、激动。三、二次“先学后教”1、出示自学指导(二)自读课文3、4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1)、潮来时的钱塘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画出这些语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2)、作者对潮来时的声音和景象进行了详细描写,请将文中描写潮水声音和景象的词语找出来,进行分类。(自学4分钟后组内讨论3分钟,7分钟后比哪个小组的发言精彩。)2、生自学后组内交流。师指导个别小组。3、全班交流。生朗读相关语句,从中感受钱塘江大潮来临时的特点。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练习有感情地诵读。(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声音宏大(2)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了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大、高(3)浪潮越来越近,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