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教案设计丹凤武仓华教材地位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物理实验教科书(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二节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本节是电学的基础课,为今后弄清电学中一系列问题做铺垫的,既是本章的重点又是难点所在,主要让学生理解串、并联概念,特点及会判断生活中电路的连接方式,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设计理念1、建构物理教学情境、引发质疑,激发学习兴趣。采用电学黑箱问题创设情境,通过学生猜想、讨论、设计等过程,对神秘的黑箱探究,有一股强烈的寻求答案的欲望,兴趣高昂,另外,通过直观多媒体flash,动画,直观、形象展示电流的流径路径,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学生身临其境,心领神会,始终以积极的心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探究之中。2、强化过程教学、重视实验操作和学生参与,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至始至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导入、猜想、设计电路、概念的建立,分析串、并联电路特点,实验探究及实际电路的判断,都是让学生在参与互动中领悟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验科学家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3、突出学生主体,精讲精练。教学过程中,从导课、提问、实验、讨论、分析、练习等过程,都给学生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做、去说,给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突出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和主体地位。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含义及特点;会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串联和并联的电路图。2、过程与方法。在动手实验、实际、操作过程中,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结构、开关作用、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各自的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联、并联电路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认识串联、并联电路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积极联系实际,体会其应用价值。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操作分析、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学习方法:交流法、观察法、练习法。教学准备:演示实验:电子黑箱,线路板2套、电池6节,开关4只、灯炮14个、导线若干、课件学生实验:电池2×10节、开关1×10个、灯泡2×10个、导线8×10条。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设计意图复习回顾1、开场白:电的产生和意义。2、提问:什么叫电路?电路有哪些基本元件组成的?思考回答问题提问法互动交流法以旧代新引入新课创设情境诱导创新1、演示电学黑箱实验2、提问:请猜想,者两盏灯到底是怎样连接的?画出电路图观察讨论交流猜想画图实验法讨论法构建具体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交流、创新能力和习惯。串串并联和串联概念建立1、播放课件flash动画。2、实验演示。3、提问:根据你观察电流流经,电路结构特点。总结:什么叫串联,什么叫并联电路?观观察分分分组讨论交流归归归纳总结概念实验法探究法讨论归纳法让学生自主参与,构建物理概念、认识、理解串联首尾顺次连接,并联首首尾尾并列连接的物理本质。诱诱诱导问题实实实验探究提问:1、串联、并联电路连接有什么特点?2、怎样使这两个灯泡不同时发光?3、如果只让一个灯亮,怎么办?4、探究、讨论:通过实验你有什么体会?或有什么结论?串联和并联有什么区别?分分组讨论交流分组实验、探究讨论、归纳讨论法探究法引引引导自主参与,动手操作、体会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培养基本技能。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1、多媒体展示(开关位置及用电器的相互影响)2、演示实验3、引导学生总结观察交流观察法归纳法再次通过过程(观察、体会)深化理解串联、并联的特点,达到攻克重难点的目2串、并联电路特点(方框图)归纳的,使学生由会学物理变为学会物理。学以致用1、交流讨论:你生活周围都有哪些电路,它们是什么连接吗?试说明你判断的依据?2、回应课题:探究刚才演示黑箱中的电路连接?3、动手动脑学物理:讨论楼道声、光控灯自动开关的连接方式?分分组交交流讨讨论讨论法体会物理的有用性、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学会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