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绘本教学”一、绘本的概念●什么是绘本。绘本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图书。●绘本教学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绘本作为教材为提升幼儿阅读能力服务的教与学的全过程,使师生共同进步的活动。二、绘本的特点●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有文学性、生活性、教育性情趣性;●从美术的角度说,有美术表达形式的多样性、物像形态的生动性、色彩鲜明协调;●从结构的角度看,精美完整(封面、封底、环衬、扉页、独页、跨页等)。三、绘本教学的目标:(即三要三不要)“三要”:●要激起幼儿阅读的欲望和兴趣(现在的教是为了以后的不教)●要关注自主阅读的培养,重视对孩子读图、看图、阅读图的技能(关注到绘本的特质所隐含的教育价值)●绘本是文化传承的通道,要培养孩子的智慧“三不要”:●不用怀疑孩子的理解能力,孩子是看绘本的天才●不必强求完整的故事内容●不必强调深奥的道理(随机渗透)→因为绘本不单单只是一个道理,隐含在里面的教育意义很多很多四、绘本教学的教育意义《纲要》中指出:“把阅读纳入目标,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所以,开展绘本教学的意义是很大的:1、提升幼儿早期阅读的意识和对书的一种感悟能力。2、培养儿童观察图示和以图示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3、激发幼儿好奇好问的学习行为。4、得到相关的自然知识和人文经验。5、培养幼儿的图画和文学的审美情操。6、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7、培养幼儿爱书的习惯和规则。8、让孩子懂得什么是互动学习。(听取别人信息、补充别人的信息、传达自己信息)五、绘本教学中的基本原则●整合性原则:幼儿经验与教师经验的整合;静态学习和动态学习的整合;自编故事和文本故事的整合;多种手段(学科)的整合;生活中渗透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整合;学校和亲子阅读的整合。●互动性原则: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亲子互动;家园互动。●提升性原则:儿童阅读经验梳理应用。六、以“绘本阅读”为载体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多种课型自我赏读:让孩子自主选择绘本中自己特别喜欢的句段与画面自我赏读,受到文学语言的熏陶,积累文学的语言。心动辞发:可以仿照文本中的句式表达自己的生活与想象世界,可以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悟……精彩教学片段例举:山姆•麦克布雷尼的经典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阅读课上有这么一个环节。师:静静地看看这两幅画面,哪些地方让你心动。幼:大兔子抱着小兔子的动作让人感觉就像抱着一件宝贝。师:小兔子就是大兔子的宝贝,你能从大兔子的动作中感受到这一点真好!幼2:小兔子已经睡着了,大兔子疼爱地端详着它,大兔子看小兔子的眼神很让我感动。师:妈妈也经常这样疼爱地端详你,是吗?幼3:小兔子睡着时的动作让我感觉在妈妈身边很安全也很幸福。师:是呀,你看它敞开两臂,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师:此刻你想用一句怎样的话来表达你对妈妈的爱?幼:我爱你从山的这边到海的那边。幼:我爱你像海那么深。幼:我爱你像草地那么大。2、表演型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对话丰富的绘本适合进行表演型的阅读。除了绘本中的故事,老师当然也可以鼓励孩子在适当的时机将他们创作的故事以各种表演的方式表达出来,以充分发挥孩子的表演天份。表演型的绘本阅读课一般结构为:情节表演:以表演的形式展示整个故事或重点片段的情节。3、想象型想象是绘本的特质,想象也是绘本阅读的重要方法。想象型的课是相对于赏读型与表演型而言,想象占了特别大比重的课,适用于想象奇幻的幻想类的绘本。想象型的绘本阅读课一般的结构为:赏读封面猜想故事:幻想类的绘本,图画往往很能引起孩子的共引发孩子的想象,阅读伊始,赏读封面,由封面中的图画与文字猜想故事,使整堂课弥漫想象的色彩。读文赏图想象体验:一边读文,一边赏图,让思绪随着图文驰骋千里,上天入地。在想象空间大的地方可以先让孩子想象再读故事,情绪色彩浓的图画可以让学生由图画想象人物的心理。回味细节再现情节:绘本的图画讲究细节,而且往往是前有铺垫后有呼应地暗示读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