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田有武论文2015VIP免费

田有武论文2015_第1页
1/3
田有武论文2015_第2页
2/3
田有武论文2015_第3页
3/3
雅言传文明雅行育人生西固一校王海霞孔子曰:“少若天成,习惯成自然。”“雅行教育”的开展,使学生不断得到熏陶,进而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责任意识、情感意识,逐步形成文雅的言谈举止、儒雅的礼仪形象、优雅的行为规范。一、营造雅行环境有人说“环境塑造人。”在一个有良好班风的集体中生活、学习的学生,自然会有一种优越感和自豪感。班风好,同学们就会为维护集体荣誉奋发努力。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努力营造一种文雅的环境.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来熏陶、感染和浸润孩子们的心灵,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品位。我在班级设立了共享书架、班级图书角,向学生征集图书,努力扩大班级藏书量。突出书香文化,创设读书的氛围,以书激趣,以书培智,以书养性,以书育人,建设学生精神家园,为学生的生命发展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此外还开展了每周一节的阅读分享活动——师生共读、共写读书笔记。在每月最后的一周进行读书比赛,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学生们变得开朗、自信、富有智慧,使得他们心灵沐书香,行为洋溢儒雅之气。教育格言往往有着激励作用,它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上,我与任课教师积极协作,致力于情感的养成教育,我们形成了一个小的儒雅的文化团体,积极撰写品位高雅的教育格言来激励学生,提升学生追求雅的品位。我还利用教室的宣传栏等,宣传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的儒雅风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儒雅之风。在教室门口醒目的地方张贴亲切的雅言如:“走廊上,慢慢走;上下楼,轻轻走;放学时,排队走。”等,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句,来时刻督促学生做一个雅行少年.二、树立雅行典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求学生做到“雅行”,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要做一个儒雅的人,感染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表率的作用正体现在这里。我每时每刻都尽量让自己的衣着、言行变得文雅起来。在校园中看到垃圾,我率先垂范弯腰去捡。常常藉以阅读的机会提高自身的精神品味,丰富自己的人文内涵,尊重、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做一个谈吐文雅、举止儒雅、情趣高雅的人,举手投足间体现教师的雅行素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这种良好的雅行文化氛围的熏陶下,我们班的孩子种种不良的状况慢慢有了改善:同学之间的相处变得亲切了许多;体育课或课间,有时候不小心碰到同学,大家都会有礼貌地说声“对不起”,优雅地回一句“没关系”;家长们也反映,学校的雅行教育让他们的孩子文明懂事多了,见到家里来了客人,都会主动问好,让座,端茶递水,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孩子们的处事能力也增强了,衣服能自己洗了,还能帮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孩子们的雅行气息不但影响着自己,还感染着别人,孩子们纷纷走上街头,劝导人们维护环境1卫生,优雅自我言行,对乱扔乱丢等不雅行为还进行劝阻。课前干净的黑板,摆放整齐的桌椅,教室地面的一尘不染……这些无声的“问好”都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浓浓的雅行气息;课上、课下文雅的言谈,优雅的举止,高雅的情趣,儒雅的气质……无不彰显着西固一校的雅行教育理念已开始显现出其教育功效,雅行之风已逐步渗透到每一位师生的思想与行为之中。在雅行文化理念的熏陶中不知不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浸润着我和孩子们的心灵。三、渗透雅行思想以传统文化为载体,行育人之道。让学生在角色感中体验传统文化,将“雅行”思想到融入课堂中,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陶冶和熏陶作用。记得有一次,我带学生外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领队让孩子们自行表演节目,一个孩子竟自豪地吟诵起《念奴娇·赤壁怀古》,一个孩子带动了全班的激情,一首接一首地背了起来,而且还自发地进行小组比赛。看到孩子的变化我感到很惊诧,惊诧之余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雅行教育在孩子身上发挥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以读经为载体,习雅行知识。每年三月份,学校都开展“走进经典,点亮人生”读书节活动,以“创书香校园,做儒雅学子”为主题,通过诵读国学经典,以读促行,以行促思,以思促化,引导学生明理修身。让学生学雅思、诵雅言、知雅规,从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田有武论文201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