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一历史第一册第二单元—第10课、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学校:兰州市十六中作者:胡赟一、教学目标(一)、学情分析学生们已知道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及孔子的教育思想;初步了解孔子的的言论。(二)、知识目标知道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三)、过程与方法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并自主阅读完成表格,并通过学生活动探讨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和搜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成就,利用活动展示自己所搜集的成果,深入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诸子百家及其主要思想成就。(二)、教学难点:诸子百家的政治主张及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原因。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背诵《历史年代歌》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民国内战加外战,三十八年熬到头。同学们,刚刚我们背诵了历史年代歌,第三句是:春秋战国乱悠悠。之前我们也学习了春秋战国的历史,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是诸侯争霸、战争四起的时代。各国的争霸战争引起了社会变革,而社会变革又引发了思想领域里的大论战。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这个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二)、观看视频了解诸子百家的大致情况。(三)、参照诸子百家简表自学课文。学派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思想墨家墨子《墨子》“兼爱”、“非攻”儒家孟子《孟子》仁政、民贵君轻道家庄子《庄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法家韩非子《韩非子》“法治”、中央集权(四)、在老师引导下完成表格。(五)、学生活动:请四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来解释阐述儒、道、法、墨、四家的主要言论及思想。每个学生扮演某学派代表时要对本学派的主要思想进行简单的阐述,也可自由发挥。(六)、课堂练习:完成知识拼盘—本课知识的巩固与延伸。学以致用:或运用儒家思想教育观点,或运用法家严格惩罚观点,或运用道家自我觉悟观点,就班风建设问题提出你的看法。(七)、总结春秋战国时期各家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总表。学派代表人物时期代表作主要思想儒家孔子春秋《论语》“仁”、“礼”、“德”孟子战国《孟子》道家老子春秋《道德经》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庄子战国《庄子》墨家墨子战国《墨子》“兼爱”、“非攻”法家韩非子战国《韩非子》“法治”、中央集权强调“百家争鸣”发生在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指的是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家,孔子、老子不在此列。1、历史背景。本课的难点之一。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政治变革的知识加以分析,告诉学生政治变革引发思想活跃。2、“百家争鸣”的概况。了解、辨析各学派学说史本科又一难点所在。可让学生阅读课本有关的正文内容和楷体字部分,就不理解的内容互相置疑、答疑,教师注意勘误补正,可以特别强调一下孟子的道德观念,指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可结合一些渗透了儒家、道家、法家的精神的成语,如“当仁不让”“随遇而安”“守株待兔”等来讲解各派学说。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欣赏的派别分为儒、道、法三组,用各派的学术观点讨论校园内“破坏公物”行为产生的原因和遏制的方法,加深对各派学说的理解和应用。并感受到正是在这样浓厚的民主、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中,再各派互相辩驳、互相影响的过程中,各派思想都在发展,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也日益为统治者所接受。如学生理解能力较强,可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儒、道、法哪一派思想更适合于当时大变革时代?(法家学说)什么样的思想更适于稳定时期的统治?(儒、道、法兼备)3、“百家争鸣”的影响。强调其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四、教学反思第一、本次教学活动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实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目标。第二、教学中的学生自主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表现积极。既突破了重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三、对于教学难点的把握上,感觉还是不理想。本想着通过教师的引导化难为易,但是学生在归纳的时候,不能很好地贯穿起来。因此我考虑将“百家争鸣的影响”作为难点处理,但一...